• 紫砂壶的鉴定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紫砂器在造型、工艺手法、款识以及泥料装饰方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

    03/05
  • 传炉壶赏析二

    四方传炉壶俗称“四脚猪”,其“猪脚”自然是最明显的特征。几乎所有的传炉壶式的底足皆采“钉足”形式,且多属短柱型,其它如石瓢壶常用的圆钉型或如意云头型则未见使用。即使是小小的钉足,各家作法亦见差异,有的耿直如圆柱,有的则呈倒梯形,更有的尖削如粽角,各见特色。

    02/27
  • 杨彭年款紫砂胎锡壶

    砂胎锡壶因为制作繁复,备料不易,而且壶身笨重,泡茶效果不佳,终究未能蔚为风尚,仅在晚清昙花一现。

    02/27
  • 南瓜壶赏析

    南瓜壶,宜兴紫砂壶花货类经典之作,想象力丰富,构思奇巧,形象鲜活,形态逼真,富有自然生活气息。

    02/26
  • 传炉壶赏析一

    在紫砂壶器件中,传炉集制作工艺高超、文化蕴涵浓厚于一身。是极富观赏、把玩的紫砂器件,是具代表中国紫砂文化殿堂级的少数的经典款之一。

    02/25
  • 传炉壶赏析一

    在紫砂壶器件中,传炉集制作工艺高超、文化蕴涵浓厚于一身。是极富观赏、把玩的紫砂器件,是具代表中国紫砂文化殿堂级的少数的经典款之一。

    02/25
  • 紫砂老壶鉴定的标准

    综上所述,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紫砂器在造型、工艺手法、款识以及砂料、装饰方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我们在总结一般规律的同时也要考虑它们的特殊性,有些名家往往出人意料地显示出本人的全面性。

    01/25
  • 曼生十八式之石瓢提梁学士壶

    石瓢乃曼生壶中经典,曼生一生最爱之,因而选缎泥以塑之,色泽鲜亮,造型大气,曼生爱之心切,意犹未尽,经好友提醒,乃心随石瓢而动,遂取名石瓢壶,依壶绘之,去壶柄,设提梁,几易其稿,得提梁石瓢壶。

    01/25
  • 曼生十八式之石瓢壶

    曼生如获至宝,匆匆归之清洗,细端之,果乃一元代所制石瓢,且有瓢柄,曼生乃紫砂玩家,此前未见此器造型,故仿制之心油然而生,以此石器为原形绘制壶盖,壶流以配之,易稿数百,终成壶式,因得以石器而为之,遂起名曰“石瓢”。此壶已成紫砂壶造型经典之中的经典,超越唯美。

    01/25
  • 紫砂壶市场投资情况简析

    2010年紫砂壶大师顾景舟与吴湖帆合作的石瓢壶以1232万元高价创下世界纪录;2012年几件顾景舟紫砂壶作品也拍出千万元的天价,其它紫砂壶名家作品也水涨船高。随着紫砂壶的价格连年攀升,紫砂壶正成为投资新宠。在紫砂壶的主力支撑下,今年茶具收藏大盘整体升温。

    12/05
  • 摹古在宜兴紫砂壶上的价值

    一个紫砂艺人在初学入门时,无论是师承家传还是自学成才,都是要经过“仿”这一步的。如已故壶艺泰斗顾景舟,在“上世纪30年代,应上海古董商郞玉王书之聘仿制历代名作,得以接触明清两代传世精品,反复揣摩,研究分析,使其艺术学养和鉴赏能力大有提高。

    11/06
  • 紫砂名家陈茹生谈愙意斋款宫廷紫砂壶

    ---陈茹生吴大微(1835-1902年),号怎斋。江苏昊县人, 同治年进士,曾任湖南巡抚,中年后革职,专攻书法 丹青,与紫砂名家合作制壶,署"怎斋"款。制作时间 在同治末年至光绪年间。在宫廷紫砂中,有不少"愙斋"款的紫砂壶,或是昊大徽敬献皇上的。今对《故 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一

    08/21
  • 紫砂名家陈荞生记壶铭赏析

    --陈荞生平盖莲子壶铭赏析:"捐彼甘泉,清伶注兹;先春露芽,一枪一旗;烹以兽炭,活火为宜;素欧作配,斟斯酌斯" 在唐云先生珍藏的一把平盖莲子壶上,用楷书工工正正刻上了以上铭文。此壶为清代艺人申锡所制。(见《宜兴紫砂珍赏》)。 据《阳羡砂壶图考》:"锡,字子

    08/21
  • 紫砂名家陈莽生谈壶铭赏析:但看雪泛双欧,涤芳情于肠胃;果尔风生两腋,沁凉思于心脾。

    --陈莽生六方竹顶以上壶铭题于民国时期著名艺人范大生所制一柄六方竹顶壶上,此壶高128mm,口径72mm,盖印:大生,底印大生。铭文后有凌卓刻印:周,现藏宜兴紫砂工艺厂。 范大生,范鼎甫(其雕塑鹰1935年曾获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金奖)的徒弟,字绳武,号承甫。宜兴西望好人,善制合菱,鱼化龙等壶,浑朴有致。他的茶壶曾参加19巧年巴拿马国际赛会和1932年芝加哥博览会,均获奖。这柄六方竹顶壶是其力作,但壶铭由周凌卓刻,至于铭文是范大生所撰,抑是周凌卓所写,或由他人所撰

    08/21
  • 紫砂名家黄健亮谈从茶俗看台湾茶壶流变

    ---黄健亮茶具,亦称茶器或茗器,两千年来随着饮茶法的递变、茶类品种的增多,茶具的制作技术也日趋完善,变换不同的机能和形制,发展出不同的面貌。学者认为一部中国茶器流变史,就是一部饮茶生活文化全史的缩影。无茶器的文化,即无饮茶的文化,反之亦然。(吴智和,1996)的确,自古以来,茶具始终是茶文化发展的重心之一,茶具无时无刻不围绕着茶,例如唐代陆羽所推崇的越窑青瓷碗,宋人独钟的建阳和吉州黑盏,以及明代的定窑白盏及宜兴紫砂壶,早就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和宋代以前,因行煮茶法与点茶法

    08/21
  • 紫砂名家闻亢谈紫砂壶器型的几个审美范畴

    ---闻亢     中国的手工艺制造业起源很早,有籍可考的大略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间,据说墨家大多就来自于小手工业者。工艺品当然首先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工匠们在口手相传的过程中,制作技术不断提高,最终使其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又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性:也就是说既能给人们生活带来实际的方便,又在一定程度上让使用者或观赏者得到审美的愉悦。宜兴紫砂壶正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精美结合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一个杰出代表。 综观紫砂壶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紫砂工艺正是沿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