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艺巨匠王寅春的紫砂之路

    王寅春,以制作紫砂筋纹器为主要特点,所创《半菊》、《梅花周盤》、《六方菱花》、《六瓣高瓜酒具》、《菊球壶》、《裙花提梁壶》等作品严谨工整,规矩挺括,一丝不苟,技艺风格独树一帜,是紫砂业界近代紫砂筋纹器的代表人物,为紫砂工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04/28
  • 国大师曹亚麟访谈录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紫砂艺术是发现的艺术,创造的艺术。当代紫砂艺术工作者应善于发现自然中的美,善于思考形成新的理念,勇于设计制作出富有时代新意的作品。

    04/23
  • 凌锡苟先生的紫砂壶

    “麻姑献寿”,擷取神话的故事,历经久远的风吹雨打,没有被风化。为了美的延续,为了真的再现,为了善的传颂,塑出了麻姑飘逸婉约的神态,素雅清丽的姿色,一脸虔诚地带着寿桃、佛手、石榴、李子、葫芦奔赴瑶池盛会。这仙果,用5种紫砂泥制作,表面一看,活脱脱 的果品,真实是一壶四杯的茶具。造型独运匠心,泥色浑然配置,流溢着超越实体的神韵之美。

    04/21
  • 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

    何道洪大师始终把追求紫砂艺术,创造紫砂艺术奉为第一宗旨,并始终虔诚地呵护着,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亵渎。

    04/18
  • 景舟配盖

    顾老自豪地说,‘除了我,谁也配不出大亨壶的丰韵、神彩、精细和豪迈,必先知其人,而后仿其壶,必先知其料,而后用其工,只有心灵和手艺的相通才能品出大亨成壶的心境,才能配出大亨作品的神韵’。

    04/08
  • 紫砂历史上的师承情况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紫砂艺人,当推供春。供春是吴颐山的家僮,他从艺之初,是陪主人在金沙寺读书时,“窃仿老僧心匠”,走上创作之路的。他的老师当是“久而逸其名”的金沙寺僧。

    04/02
  • 壶说二代

    在壶艺道路上,壶二代在父辈的光环下承受着压力也充满挑战。他们中的有志者不愿因此在父母的卵翼下庸庸碌碌,为实现对父辈的超越,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03/31
  • 制壶者说壶艺

    一件佳美作品的内涵,必需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如嘴、板、盖、把、钮、脚则,应与整体比例协调,而具有自然活泼的节奏感,高度技巧上的细部刻划,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

    03/31
  • 品茶玩壶

    茶之种类,名目繁多;壶之方圆,韵生千万;壶茗相伴,人人不同。

    03/26
  • 做壶与做人

    做人与做壶都要用心在里面,存善心得善果,修善心,结善缘。这换算到一把壶身上,泡的是好茶,通体透香,是糟粕,则破了壶的金身,惹得一身腐败气。

    03/18
  • 文人紫砂传承者王涛

    他是文人中最懂得制壶的,他是制壶者中最有文人气质的,他的作品经久耐看,他的作品让人深思,他的作品更有令人平心静气的效果,而他离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亦不远矣,我们欣赏的不仅仅是其独特的个性,也欣赏他对文化的品读,他便是文人紫砂的传承者——王涛。

    05/16
  • 任淦庭弟子王品荣

    王品荣早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就考入了宜兴紫砂工厂的艺徒班,并且师从七大老艺人之一的任淦庭先生学习陶刻专业,那时他刚满16周岁,和当今紫砂界的徐秀棠大师、谭泉海大师为同门师兄弟。

    03/14
  • 任淦庭弟子鲍仲梅

    鲍仲梅(1944—),陶刻泰斗任淦庭的弟子,与徐秀棠、谭泉海、毛国强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同门。早年从事紫砂陶刻,8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紫砂壶嵌丝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现为江苏省工艺名人。

    03/12
  • 当代紫砂流派传承

    顾景舟先生被世人尊为“一代宗师,紫砂泰斗”。而在业内,人们一直称呼“顾辅导”。亲切而贴切地说明其紫砂授徒桃李满天下。顾老传人公认的有三家:一徐汉棠,二李昌鸿沈蘧华,三高海庚周桂珍。

    02/12
  • 潜力紫砂艺术家的特征

    有了扎实的基本工之後,实力派的作者可以精确快速的表达设计意涵,用简炼的光素器展现出娴熟的工艺技巧。也许不是费时数月的细做,制作工法与用泥用料却能精准浅显的表达设计意涵与属於自己风格的紫砂语言。

    01/22
  • 从壶看性格偏好

    制壶者如此,玩壶者如是。玩圆器的人性格更中庸、更平和些,玩方器的人品性略显刚直。但也不可一概而论,但看壶友个人喜好如何了……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