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鸣远紫砂艺术及鉴定

    陈鸣远,名远,字鸣远,号寉村,亦号壶隐,清初康熙、雍正年间人,相传其父是明代著名紫砂艺人陈子畦。陈鸣远技艺精湛,雕镂兼长,是紫砂史上技艺最为全面而精熟的大师。他无穷的创造力为紫砂工艺开拓了更为宽阔的发展道路,其成就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03
  • 高海庚大师作品赏析

    高海庚大师,以其人格的品位,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熟练的技艺,信手而成,这是素面素心的美,永恒的美。

    12/27
  • 吴永明谈青灰提梁壶的创作意趣

    我的《青灰提梁》壶融入了我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的紫砂艺术精品。该壶泥质古朴,胎质细腻,把玩手中,别有一番趣味。

    12/20
  • 论时大彬的紫砂壶艺

    大彬制壶多兴起而为,偶然发愤,一二把而已。纵如此,烧成后若不惬意,碎之——名窑宝刀,不可使天下满,使天下满必不佳!

    12/17
  • 紫砂壶工艺大师徐元明解读茶具品鉴理念

    徐元明老师给人的感觉是精干、谦和、睿智。他说:“紫砂陶艺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内涵,有文化,有艺术性,有表 现力,多与外界交流,不断地从外界汲取思想和养分,即所谓工夫在壶外”,对紫砂陶艺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他坚守自己的原 则,坚持自己设计,全手工精心制作,全年完成陶艺作品15件(套),每件都是精品,获得 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2/16
  • 与紫砂泰斗蒋蓉大师的紫砂缘

    泥砂原本无情物,巧手叠化成灵玉。奇珍无数奉世间,净心一片添真趣。

    12/13
  • 中国领导人李铁映 铁笔刀书爱紫砂

    紫砂是门综合艺术,集绘画、雕刻、泥塑、书法、工艺于一身。在行家眼里,一把紫砂壶不仅能体现形、色、声、味,还能反映出创作者本身的精、气、神、韵。

    12/09
  • 访宜兴紫砂大师顾绍培

    顾绍培:我一直强调要掌握线的性格。直线,体现干净利落、刚劲不阿;曲线,流畅奔放、丰满柔和;双曲线轻快且有对称美,造型上重心上移,要用双曲线;抛物线有向前的力量,显示流动的速度感。

    12/06
  • 紫砂壶行情分析报告

    紫砂壶的收藏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深受港台藏家喜爱,并被大量收购,也因此带动了紫砂行情的直线上升。但是,当时港台地区的紫砂收藏,炒作成分较大,过高地抬高了茶壶的价格,再加上市场上名家赝品横行,以至于到了80年代末期,紫砂壶的收藏市场在港台地区经过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走向低迷。

    11/22
  • 范蠡西施在宜兴陶史上的功绩

    关于范蠡、西施的事迹,我们也只能从《宜兴县志》、《丁蜀镇志》以及相关历史记载,和祖辈们的口口相传中获知,至于范家家族是否系出范蠡、西施这两位先祖,已经无从考证;但范家制陶历史源远流长,这造福几代人的手艺是不是沿袭范蠡开创的制陶方法,我宁可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范家数百年的制陶传承有据可查;更因范蠡西施乐善好施、造福百姓的这一品行特征,也是范家一直以来继承的优良传统。

    11/22
  • 传炉名手俞国良

    俞国良曾受聘至苏州金石家,书法家吴大徽处制壶,款式有“汉君壶”,“乳鼎壶”,“白泥大壶”等。清末为两江总督端方制壶,用款印为“陶斋”,名噪一时。

    11/13
  • 力求创新的徐元明

    徐元明的壶,典雅精巧,神采飞扬,突显了全手工制壶之神韵。30年的积累得到的是对前代名家作品的深刻领悟,方创出自己的境界。

    10/28
  • 谭泉海的紫砂陶刻

    谭泉海(字石泉),自从师于著名紫砂陶刻艺人任淦庭之后,潜心学习紫砂陶刻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书画艺术。

    10/25
  • 紫砂艺术家曹婉芬

    曹婉芬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艺人。

    10/24
  • 高俊看文人紫砂壶

    历代艺术品正是由于文人骚客们的介入而带有浓郁诗性的韵律味使之历久新弥、熠熠生辉!

    10/23
  • 顾景舟 有着文人气息的紫砂艺人

    顾景舟代表着一个紫砂时代。在紫砂茶壶上,他的名字是庄严的经典,是不可估价的财富;在紫砂典籍里,他的作品承接着远古、传递给未来,关于他的故事,就像蠡河的水那样源远流长。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