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彬的三项创举,开启后世壶艺新天地
时大彬是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乃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壶艺精湛,时人争求,有“宫中艳说大彬壶”一说。
相传宜兴紫砂矿料是一异僧指引当地人至黄龙山挖掘的,土具五色,灿烂光亮,亦称“五色土”。此说虽然是传说,但宜兴紫砂矿料色彩丰富,却是事实。紫砂矿料有紫褐色、天青色、大红色、黄色、紫红色、红棕色、浅绿色、墨绿色、青灰色等多种天然色泽,质性特殊,奇丽天成。
邮票在方寸之间展示大千世界,是国家名片。紫砂文化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当紫砂遇上邮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那些记录在邮票上的国宝级紫砂壶,在方寸之间感受紫砂的无穷魅力。
唐云为我国著名画家,也是一位收藏家。生于西湖边,嗜龙井茶的他,爱好宜兴紫砂壶。生前有紫砂老壶、名壶数十把,其中仅曼生壶就八把,故有斋号称“八壶精舍”。 这八把曼生壶是唐云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平日里不轻易露面。
有“五色土”之称的紫砂泥,主要由紫泥、红泥、本山绿泥、青泥和红棕泥四种矿土组成,其泥色亦有所不同,除此之外亦可以天然的矿土配出各种不同的泥色来,所谓的“五色土”指是的泥色丰富,而并不是说只有五种颜色而已。
古老的陶都,风雅的紫砂,辉映着华夏的文明,悠久的历史。宜兴紫砂从发端于宋代的羊角山古窑址一路走来,以其独有的文化积淀和陶艺特色,受到世人的关注。早在明代中叶,宜兴紫砂已经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声誉,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人壶是指在文人尤其是有名的文人的参与,这是紫砂壶的魅力所在。历代诸如陈曼生、董其昌、郑板桥、韩美林等等文人的参与,使文人壶充分满足了壶迷的追逐传统文化唯美唯雅的心态。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所谓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陈腐亦称“陈化”,古称“养土”,俗称困料、困泥,即储泥。紫砂矿泥加工工序之一。开采后的紫砂矿泥,经翻晒、粉碎、风化、研磨、过筛、和水拌匀,制成约宽六寸、长一尺之湿泥块,放入不透日光、不通空气阴暗潮湿处(地窖),需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贮存起来,以改善泥料之性能。湿泥经慢慢陈腐,成为“腐泥”。其水份得到均匀分布,以利坯料氧化,有机物质可得到充分分解 (腐烂)。
世界上的任何器物,它的性能、品质的好坏,首先是原材料的质量与性能的优劣。地质原因不同也会形成矿脉的天然差异,造成原矿的含铁量、化学成分的各不相同;不同性质和温度的烧造,也会使坯体的化学变化不同而呈现各不相同的质感和色相。
调砂,就是炼制泥料时,在—种天然的泥粉中,按一定比例、一定目数加入另外的熟或半熟的天然砂料,并使二者充分且均匀结合。一句话,将不同或相同目数的同类或异类泥料混合。
紫砂壶嘴、把、纽与壶身的连接,有明接和暗接之分。壶嘴与壶体连接,有明显界限的称“明接”,无明显界限的称“暗接”,如汉扁壶嘴,壶嘴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具有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