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紫砂壶制壶九大传奇人物

    程寿珍:清咸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是一位勤劳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师承其养父邵友廷,擅长制形体简练的壶式。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所制的“掇球壶”最负盛名,壶是由三个大、中、小的圆球重叠而垒成,故称掇球壶。

    04/19
  • 紫砂壶壶盖与壶口,都有什么讲究?

    紫砂壶壶盖与壶体是合在一起烧制的,烧成后不再施釉,所以壶盖可有压、嵌、截、罩四种形式,不像瓷器几乎皆为嵌盖。烧成后的紫砂壶,无论压、嵌、截、罩盖,壶口与壶盖的配合…………

    03/02
  • 国大师徐秀棠手绘紫砂传统全手工制坯

    在《宜兴紫砂传统工艺(图述本)》里,徐秀棠先生以他自己的理解,把紫砂传统全手工制壶手法分成:球形打身筒法、围身筒法、碗形合接法、混合结构组成法、塑器法六大类,分别以手绘图画加文字说明进行了介绍。

    02/28
  • 还原烧-紫砂陶器多层次还原焰烧成初探

    多层次还原烧的最终目标是产品的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其艺术效果就是窑变效果,这窑变效果不是一般的窑变效果,是一种既是预先人为设计但又出乎意料的特殊窑变效果。

    02/22
  • 紫砂知识-紫砂壶烧制过程温度控制及成分变化详解

    大家最常看到的紫砂壶已经是成品的紫砂壶,其实在紫砂壶成型前,还要进入窑里面进行烧成,而这个烧制的过程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02/22
  • 紫砂七老的传承之人,当今紫砂大师都师从何处?

    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七位著名紫砂艺人为“技术辅导”,开始了新一代紫砂艺人的培养和手工紫砂陶艺的传承工作。当今中国紫砂大师成群,倘若追根溯源,他们今日之成就是离不开这七老艺人悉心施教的。已故的七大老艺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创造了紫砂工艺的巅峰,对紫砂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来看一看七位老艺人的传承之人 ( 注释:不是全部)。紫砂七老 顾景舟 制器,

    02/21
  • 让紫砂壶更具生命活力的筋纹器!

    筋纹器渊源于自然界的瓜稜、菊瓣,除了像其他壶形般以侧面为主视外,更可由上方俯视鸟瞰,欣赏其辐射线条结构出张力以及线面的转折过渡。

    02/13
  • 揭秘!紫砂壶中方壶为何比圆壶更难做

    紫砂壶有圆有方,您别看圆壶弧线不好把控,但其实方壶比圆壶更难做。方器中,以四方形器为最多,四方形器中,四边为曲线或阴或阳之变化,形体对称,构成了四方壶的另一种变化。

    02/09
  • 揭秘!紫砂鲜为人知的风云变幻

    二十世纪初期,在商品经济体系的运作下,宜兴紫砂壶产业,蓬勃兴旺,1932年紫砂产量和产值俱增。

    01/11
  • 风卷葵【经典传承】历史风云中灵动的锦葵

    历史风云中灵动的锦葵-风卷葵

    01/05
  • 常见原矿泥料图文对照大全

    常见原矿泥料图文对照大全

    01/04
  • 紫砂壶上一定会有的“小黑点”和“小白点”

    多年来,有很多人误认为紫砂壶上的斑点是一种瑕疵,但是无论是黑色的铁离子斑点还是闪亮的云母斑点,正是紫砂泥的质量标志。

    12/22
  • 段泥壶容易“吐黑”?什么原因?

    段泥壶为什么会吐黑?主要是指质地松散的段泥制壶,如果制壶者明针功夫不到位,如果烧结温度不足(欠火),都会造成壶表气孔密度过松、过大。

    12/20
  • 何为紫砂原矿“老”泥料?

    平常所说的泥料的“老泥、老料”,有两种概念,一种是与“嫩”相对:所谓“老”,是指“砂性重”的矿料,其石英颗粒多,成泥后用于制壶,成型难、烧结温度高。

    12/20
  • 清早期紫砂(附作品图例)

    清代宜兴陶业进入全盛时期,是紫砂壶艺术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特别是装饰艺术发展到了又一艺术巅峰。手工工场的出现令分工日趋细密,技艺逐渐完善,至清末鼎蜀一带出现“家家做坯,户户务陶”的繁荣景象。

    12/02
  • 好泥料-如何辨别?

    有人说,玩壶一道,初窥门庭者,便是戏泥玩砂,此为第一要紧。料之繁复,真如乱花迷眼,云遮碧山。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