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的两大基本成型方法:打身筒&镶身筒

    紫砂陶产品形制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它们的成型方法,基本上是“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

    12/05
  • 紫砂大师陈国良的五件自藏珍品

    陈国良收藏的紫砂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既包括精美的茗壶,也有象真小品、把玩件、文房器具等各式杂件,有些来自于他个人的创作,有些则是历朝历代名家的经典之作。

    12/04
  • 清代制壶高手那么多,陈鸣远为什么能成为个中翘楚?

    陈鸣远的出现,在紫砂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可谓继往开来,承上启下。

    12/04
  • 国大师陈国良与哪些文人合作过紫砂壶?

    跨界合作在紫砂壶的制作中是常有的事,紫砂大师陈国良便和众多文人有过合作,或是文人参与设计,或是文人在壶上书画装饰,强强联合创作出的紫砂壶,件件堪称经典之作。

    12/03
  • 由顾景舟配盖的紫砂古壶有哪些?

    “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紫砂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配盖虽难,但也有人愿意迎难而上,挑战自我,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就曾多次为古壶配盖,让数件传世茗壶在他的手下重获新生。

    12/02
  • 淘壶人物丨储亦斌紫砂壶鉴赏

    储亦斌,中青辈实力派,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国大师吕尧臣,又得蒋蓉大师指导,以花器见长,作品注重自然生态之美以及型、神、气的表现。

    12/02
  • 一圆一方,张红华大师的两大紫砂光器经典

    光货是用抽象的线和面来构成形体,形成空间的。线的走向,面的移动、旋转,整体和局部的构建和过渡,需要经过长期酝酿的反复推敲。张红华原创设计的太极提梁壶和六华春壶,属其光货造型中的经典代表作。

    11/29
  • 张红华提梁石瓢壶,作为国礼赠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2006年5月23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先生到访北大,并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由许智宏校长将张红华制作的提梁石瓢壶作为北京大学礼物,赠与安南先生留作纪念。

    11/28
  • 国大师陈国良谈“东南西北瓜系列”紫砂壶的创作背景

    1992年到1995年期间,陈国良创作了“田园情趣”系列,以瓜类为主题的紫砂壶。其中“东南西北瓜壶”很有特点,这组壶的设计制作,不仅与陈国良儿时的成长环境有关,也有受清代名匠陈鸣远影响的缘故。

    11/27
  • 国大师顾绍培经验谈:紫砂大壶制作的五个要点

    顾绍培大师多年从事大壶的创制,经历了生产上遇到的不同风险,不断从教训中取得经验,总结出紫砂大壶制作的五个要点。

    11/26
  • 这三位紫砂名艺人,代表作一律不准出境!

    在国家文物局2023年5月颁布的《1911年后已故陶瓷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中,有三位紫砂艺人被列入代表作一律不准出境者,他们就是范大生、俞国良、蒋燕亭。

    11/25
  • 淘壶人物丨姚志源紫砂壶鉴赏

    姚志源,国大师汪寅仙之子,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不仅对壶型创作有着独特见解,于书画、陶刻、雕塑上也颇有建树,作品以花货见长,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融汇多种艺术精华。

    11/25
  • 现今仅有的4位国家级宜兴紫砂非遗传承人,他们是谁?

    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类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认定相当严苛,数年来,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项目当选的也仅有四位。

    11/22
  • 紫砂大师蒋蓉的花器艺术之路

    蒋蓉,别号林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花器见长,是一位杰出的女艺人,也是我国紫砂工艺界几位声誉最大的老一辈巨匠之一,其造壶之艺术成就可与清代杨凤年相媲美。

    11/21
  • 省大师范洪泉十大花器代表作

    范洪泉,1941年出生于宜兴,师从吴云根、朱可心,擅制花器,尤精巨型花货壶。本文将选取范洪泉大师众多花器作品中的十大代表作进行介绍,带壶友们一起走进范大师的紫砂世界,领略其才华与艺术魅力。

    11/20
  • 省大师范洪泉谈大型紫砂花货造型的创作

    要想成功创作一件大型作品,除了造型要美,有艺术感染力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熟悉不同泥料的泥性,成型技术纯熟过硬,掌握壶坯干燥的技巧和装窑烧成技术,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必须全面掌控,稍有差池就功亏一篑,而这些技艺、知识的得来靠的是多年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