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怎么养最佳?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宜兴紫砂壶怎么养?避开油污、保持洁净干爽是基础,用茶汤浇淋擦拭能养出温润包浆,记得专壶专用不串味。养壶忌急功近利,循序渐进中养护器物,更能修身养心,让紫砂壶越养越有韵味。

在紫砂圈,流传着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养壶即养心”。喝茶玩壶本是修身养性的雅事,而紫砂壶的养护,正是这份雅趣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若养护不当,原本温润雅致的壶身会变得油腻脏黑,失了灵气,反倒扫了饮茶的兴致。

想要让紫砂壶越养越有韵味,需谨记以下五大关键要点,在细致呵护中感受器物与心性的共同成长。

莫正锋紫砂壶

全手工原矿紫砂壶:莫正锋制 仿古壶


一、避油防尘,护壶本真

紫砂壶的胎土具有独特的吸附性,这既是它能聚拢茶香的优势,也让它对油污、灰尘格外敏感。因此,在日常使用与存放时,需格外注意避开油烟重、灰尘多的环境。

一旦油污渗入壶身孔隙,不仅难以清理,还会破坏壶面的自然润泽感,让原本通透的质感变得浑浊。

日常存放时,可将紫砂壶置于干净的紫砂收纳盒或玻璃柜中,既防尘又能让壶身“呼吸”,保留其原有的细腻肌理。

徐聪紫砂壶

全手工原矿紫砂壶:徐聪制 莲子壶

 

二、洁净干爽,杜绝湿气

每次饮茶结束后,切不可将茶渣、残汤留在壶内。若长期积存湿气或茶垢,不仅会滋生细菌、产生异味,还可能养出“茶山”(即壶内残留的深色茶垢堆积),破坏茶汤的纯净口感。

正确的做法是:先倒掉壶中茶渣,再用沸水反复冲洗壶内壶外,冲去残留的茶汤痕迹,随后用干净的茶巾轻轻擦拭壶身,确保壶内外无积水、无茶渍。尤其要注意壶盖与壶身的接口处、壶嘴内侧等容易藏污纳垢的细节处。

只有始终保持壶身洁净干爽,养出的紫砂壶才能透出自然、清亮的光泽,而非暗沉的“脏光”。

周丹雯紫砂壶

全手工原矿紫砂壶:周丹雯制 汉瓦壶

 

三、茶汤养壶,慢润出韵

茶汤是养护紫砂壶“天然养料”,正确利用茶汤养壶,能让壶身逐渐浸润出温润的包浆。每次沏茶时,待壶中茶汤冲泡完成后,可将杯中剩余的茶汤缓缓浇淋在温热的壶身上,此时壶体因刚盛过热水,温度较高,孔隙张开,能更好地吸收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矿物质。

浇淋后,用湿润的干净茶巾(或专用养壶布)轻轻擦拭壶身,遵循“水印旋擦旋干”的原则,反复擦拭数次,让茶汤的养分均匀附着在壶面,同时避免水分长时间停留导致壶身起碱。

坚持此法养护三四个月,新壶便会逐渐褪去最初的生涩感,透出一种含蓄内敛的“黯然之光”。这种光泽并非刻意打磨的亮面,而是茶汤与壶身慢慢融合后,自然沉淀的温润质感,细看之下,仿佛能感受到茶香在器物中流转的痕迹。

董玉娇紫砂壶

全手工原矿紫砂壶:董玉娇制 梨形壶

 

四、依茶择壶,专壶专用

不同茶类的茶性差异极大,从绿茶的清爽、红茶的醇厚,到乌龙茶的高扬香气、普洱茶的厚重陈韵,对茶具的要求各不相同;而紫砂壶的泥料(如朱泥、段泥、紫泥等)特性也各有侧重,只有茶壶相配,才能既发挥茶的最佳风味,又让壶的特质得到滋养。

更重要的是,一把紫砂壶最好专壶专用,即固定冲泡某一类茶。由于紫砂的吸附性强,若频繁更换茶类,前一种茶的香气会残留在壶内,与后一种茶的风味混杂,导致“串味”,既影响茶汤口感,也让壶的“茶性”变得杂乱,难以养出纯粹的韵味。

专壶专用,既是对茶味的尊重,也是让紫砂壶形成独特“记忆”的关键久而久之,壶身会带上专属茶类的香气与色泽,成为独一无二的“茶之伴侣”。

余淑琴紫砂壶

全手工原矿紫砂壶:余淑琴制 水平壶

 

五、放平心态,养壶养心

养紫砂壶最忌急功近利。有些茶友为了让壶快速出包浆,刻意用浓茶浸泡、反复擦拭,甚至用油脂涂抹壶身,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让壶身变得油腻、僵硬,失去自然的灵气。

真正的养壶,讲究顺其自然。日常饮茶时,让茶汤自然浸润壶身,每次使用后细致清洁,随着时间的推移,壶身会在茶水泡养中慢慢变得温润如玉,光泽内敛。这个过程,恰如修身养性:需要耐住性子,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沉淀心性,让浮躁的心逐渐沉静下来。

正如“养壶即养心”,当你能在清洗壶身、浇淋茶汤的过程中平心静气,不纠结于何时出包浆,不焦虑于壶身是否够亮,而是享受与壶相处的每一个瞬间,做到宠辱不惊、从容自在时,紫砂壶自然会以最温润的姿态回报你。

好的紫砂壶,从来不是一件冰冷的器物,壶的气质,藏着主人的心境,壶的光泽,映着主人的修行。养壶难在水磨功夫,而这份不疾不徐、不温不火的坚持,正是壶艺最能陶冶性情的境界:在呵护器物的同时,也修炼了自己的内心,让茶、壶、人融为一体,藏韵于器,养心于静。

徐元明一脉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