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道洪三色绿梅紫砂壶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何道洪三色绿梅壶,集筋纹器与花塑器之美,三色泥料交织出梅景,壶身似绽梅、流如梅干,藏大师艺魂,品茗赏壶间,尽得春日梅韵雅趣。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古贤笔下梅雪争辉的意趣,竟在一把紫砂壶中觅得绝佳诠释——这便是何道洪大师所制的三色绿梅壶。

何道洪紫砂壶

何道洪制 三色绿梅壶

北京匡时2011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4,082,500

初见此壶,古雅气韵便扑面而来,仿佛有幽淡梅香萦绕鼻尖,扁圆的合梅壶身似藏着一整个春日的茶韵,未沏茶已让人心生向往,仿佛下一秒便能在茶汤中品到梅花的清冽。

此壶的造型设计堪称巧思天成,巧妙融合了筋纹器的规整与花式器的灵动。壶体以温润的米黄色段泥为基底,又以紫泥勾勒梅枝脉络,绿泥点染梅萼花苞,三色交织间,既显层次分明,又得和谐之美,宛如将春日里初绽的绿梅凝于壶上。

何道洪紫砂壶

壶身主体为五瓣梅花的筋纹造型,五个块面均分对称,线条流转如溪,毫无滞涩之感;壶腹中部阴阳线条交错,似梅瓣相拥,上下观之皆如盛放的梅花,两瓣相合的形态又若饱满的梅果,“合梅”之名便由此而来,形意相融,妙不可言。

再观壶之细节,更是处处见匠心。盖面、壶钮与壶身浑然一体,线条过渡自然利落,几乎不见拼接痕迹;壶流取老梅枝干之形,短粗遒劲,似有暗香从枝干间溢出;壶鋬则以弯曲的梅枝为态,从壶身一侧横陈而出,枝干上还隐约可见点点梅花点缀,仿佛春风拂过便会绽放;壶钮小巧精致,形如清雅的梅花花苞,与盖面呼应,尽显灵秀。

何道洪紫砂壶

整把壶以含苞与绽放的梅花为饰,或缀于壶身,或藏于枝间,与壶体完美融合,远远望去,不似一件茶具,反倒像一幅立体的“春日寻梅图”,让人仿佛能循着梅枝,走进那个暗香浮动的春日园林。

夜深人静时,取此壶沏一壶菊普,茶香袅袅间翻阅曼生金石印谱,当目光落在“梅花消息”一印上,只见用刀恣肆爽快,节奏明快,字里行间透着苍劲冷峻的气韵,竟与壶中梅香相映,似能品出几分清冽梅韵。

何道洪紫砂壶

王维曾问“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吴文英曾寻“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林和靖更以“梅妻鹤子”为伴,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古人们对梅花的偏爱,如今都能在这把三色绿梅壶中找到共鸣。

若说古人“问梅消息需待鹤归”,那此刻与这把大师之作相遇,便是无需等待的幸运,梅花的风骨、梅枝的苍劲、茶香与花香的交融,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心境也随之澄澈。

梅花

绿梅

无锡的春天,总以梅花为始,而要说梅香最盛处,当属以登山望水闻名的原荣氏梅园。园中的香雪海小景,每到春日便成梅的海洋,一树树梅花绽放,花香满身,引得蜂蝶追逐,其梅之品种繁多、品相绝佳,早已享誉中外。

其中绿萼梅尤为出众,淡绿的叶片清雅怡人,与这把三色绿梅壶的气韵不谋而合,仿佛壶中梅景便是从梅园深处移栽而来,尽显江南春日的灵秀。

何道洪大师的这把三色绿梅壶,最难得的是形神兼备,将梅花的神韵诠释得淋漓尽致。细观壶底,只见壶底凹凸有致,肌理间透着饱满的力道,恰如梅花迎霜傲雪的傲骨清风。真正的匠人,从不会忽略旁人难见的细节,这壶底的匠心,正是何道洪先生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最好证明,也让这把壶不仅有梅之形、梅之韵,更有匠人之魂。

徐元明一脉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