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道洪早年师从紫砂七老之一的王寅春先生,得大师倾囊相授,从泥料甄选到器型把控,每一道工序都反复打磨,最终练就了无可挑剔的传统素器制作功底,为日后的艺术创作筑牢根基。
何道洪
而后又幸得素有“陈鸣远第二”美誉的裴石民先生指点,在花货与仿生蔬果紫砂创作领域深入钻研,将自然生灵的灵动意趣融入指尖技艺,形成了“素器见风骨,花货显灵韵”的独特艺术风格。
何道洪集思壶
集思壶堪称何道洪大师素器创作的巅峰之作,更是他艺术思想的生动载体。初见此壶,便被其大气磅礴的造型所震撼,壶身以壮实圆挺之姿立世,线条饱满流畅却无一丝臃肿,宛如君子立身,沉稳而富有力量。
何道洪制、谭泉海刻 集思壶
壶盖与身筒浑然一体,大方敦厚的形制既贴合实用需求,又暗含“厚德载物”的东方哲学,盖沿与壶口严丝合缝,尽显匠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壶顶一颗圆润小巧的壶钮,似明珠点缀,平衡了壶身厚重感的同时,亦为整体增添了几分灵动,指尖轻触便能感受到细腻的泥料肌理。
何道洪、谭泉海刻 集思壶
再观壶之把手,采用软耳式设计,线条从壶身向上自然延伸,呈上强下弱之态,符合人体工学,握感舒适稳当,且视觉上营造出奔放飞扬的动态美,仿佛能窥见创作者迸发的灵感与活力。
一侧的壶嘴更是点睛之笔,以“翘首长脖”之姿静贴身筒,弧度优雅流畅,出水爽利不涎水,其形态保留了传统素器的简洁大气,暗含高瞻远瞩的智慧意象,与把手形成呼应,让整把壶动静相宜、刚柔并济。
何道洪、刘一闻刻 集思壶
壶名“集思”何意?何道洪大师一生博采众长,精诚治学,承王寅春之素器风骨,融裴石民之自然意趣,更将自身对艺术、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壶中;他上下求索,不断精进,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寻找平衡,最终成就了这把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佳作。
何道洪、刘一闻刻 集思壶
“集思广益”不仅是壶名的寓意,更是大师艺术生涯的写照:他集历代紫砂技艺之精华,集自然万物之灵韵,集自我思考之深度,方能将无形的思想化为有形的壶器,让每一位观者都能从壶的线条、形制中,读懂紫砂的厚重、匠心的温度,以及那份藏于器中的智慧神采。
何道洪制、刘海粟书、徐勇良刻 集思壶
如今,集思壶早已超越了茶具的范畴,成为当代紫砂艺术的经典符号,它承载着何道洪大师的匠心与智思,更见证着紫砂文化在传承中不断焕发的新生力量,让世人明白: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用心造物,以器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