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紫砂壶印章“景舟七十后作”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顾景舟紫砂壶印章是大师作品的重要标识,如“景舟七十后作”印章,不仅彰显落款辨识度,更承载其晚年艺术巅峰的匠心。了解顾景舟紫砂壶印章,可助力鉴赏其紫砂佳作的真伪与艺术价值。

“盛年巅峰、晚年衰退”的抛物线定律,似乎是多数紫砂艺人难以逾越的鸿沟。年轻时的作品带着青涩的探索,中年凭借熟稔技艺抵达创作高峰,可到了晚年,视力昏花、手部微颤的生理局限,往往让匠心难续,佳作渐稀。

顾景舟

顾景舟给紫砂壶敲底章

然而,当“景舟七十后作”这方印章落于紫砂素胎之上时,却打破了这一常规它不仅是顾景舟晚年创作的印记,更是一位紫砂大师逆龄而行,将艺术推向全新巅峰的见证。

七十岁,于寻常紫砂艺人而言,或许已是放下竹刀、回望过往的年纪,顾景舟却在此时开启了艺术生涯的“黄金下半场”。

顾景舟紫砂款识

“景舟七十后作”底款

为了对抗岁月对创作的侵蚀,他有着近乎严苛的自我要求:每日清晨起身,必用盐开水细细清洗双眼,以保持视物的清明;案头笔墨从不闲置,每日两张书法练习雷打不动,既锤炼手腕的稳劲,也涵养艺术的气韵。

这份坚持,让他在古稀之年依然保有精准的把控力,指尖的力道与心中的构思,依旧能完美融合于紫砂泥料之中。

顾景舟诗作

顾景舟自勉诗

顾景舟在七十岁寿辰留下了一首自勉的七言绝句:“五十余载竞抟埴,却忆年华以古稀。鲁阳奋戈犹未晚,愿留指爪踏雪泥。”诗句里,有对五十余年紫砂生涯的回望,更有“鲁阳奋戈”般不服老的豪情,即便已至古稀,他仍渴望在艺术的天地里留下更深刻的足迹。

顾景舟紫砂款识

顾景舟“景舟七十后作”印章

正是这份对紫砂的赤诚与执着,促使他冶印一方“景舟七十后作”印章。此印不再是简单的署名标识,而是他向岁月宣战、向艺术致敬的宣言,每一次盖印,都是对“晚年衰退”论调的有力反驳。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晚年作品:匏尊壶(底款“景舟七十后作”)

晚年的顾景舟,在作品风格上也完成了一次精妙的转身。他不再刻意追求繁复的纹饰,反而将重心放在紫砂裸胎的本真魅力上,笔下多是光素器佳作。

那些壶型,或圆润饱满,或线条利落,没有多余的修饰,却在简洁中透着极致的韵味:泥料的温润质感被充分凸显,壶身的弧度、壶嘴的比例、壶把的弧度,每一处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达到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完美境界。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晚年作品:井栏壶(底款“景舟七十后作”)

正如“景舟七十后作”印章所承载的意义,这些作品褪去了技巧的炫耀,沉淀下岁月的厚重,将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诠释得淋漓尽致。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晚年作品:三足乳鼎壶(底款“景舟七十后作”)

当我们凝视那些盖有“景舟七十后作”印章的紫砂壶时,看到的不只是一件件器物,更是一位大师晚年的创作激情与艺术坚守。

他用盐开水洗亮的,不仅是双眼,更是对紫砂艺术的专注;他用笔墨锤炼的,不仅是手腕,更是对匠心的敬畏;他用印章镌刻的,不仅是名字,更是一段老当益壮的艺术传奇。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晚年作品:绿泥石瓢壶(底款“景舟七十后作”)

“景舟七十后作”,这方小小的印章,最终成为紫砂史上的一个标志,它证明真正的大师,从不会被岁月困住脚步,反而能在时光的沉淀中,绽放出更耀眼的艺术光芒。

徐元明一脉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