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紫砂升值潜力大有可挖(图)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金叶随着新紫砂泡沫的破灭,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藏家对老紫砂投以关注。有人认为,诞生于紫砂艺术最巅峰的明清老紫砂,其艺术性远超当代的新紫砂。但也 有人认为,无论从文化含量还是技艺水平来衡量,大部分的老紫砂不见得比新紫砂更好,更何况老紫砂完整器少,赝品又太多,鉴别难度特别大,实在不适合大部分 藏家介入。对紫砂的收藏而言,“岁月”究竟是魅力还是迷障?今天我们请来三位业内的专业人士,为读者指点迷津。正方老紫砂藏家 李长平--有过人的眼光就能捡到老紫砂的大“漏”老紫砂,我买得越多就越感受到它强大的魅

    02/01
  • 业内谈老紫砂升值潜力 有过人眼光或能捡漏(图)

    清乾隆泥绘方壶随着新紫砂泡沫的破灭,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藏家对老紫砂投以关注。有人认为,诞生于紫砂艺术最巅峰的明清老紫砂,其艺术性远超当代的新紫砂。但也 有人认为,无论从文化含量还是技艺水平来衡量,大部分的老紫砂不见得比新紫砂更好,更何况老紫砂完整器少,赝品又太多,鉴别难度特别大,实在不适合大部分 藏家介入。对紫砂的收藏而言,“岁月”究竟是魅力还是迷障?今天我们请来三位业内的专业人士,为读者指点迷津。正方老紫砂藏家 李长平--有过人的眼光就能捡到老紫砂的大“漏”老紫砂,我买得越多就越感受到它强大的魅力。上百年

    02/01
  • 圣旨、紫砂、玉器、蓝印花布 4大类297件精品亮相

    作为春节期间的一个重量级文化展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主办,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省民办博物馆协会承办的“中华民博收藏精品展”即日起在南京华荣大厦13楼的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艺术馆开展。展览共展出南京、江阴、徐州、南通4家民营博物馆从10万件“宝贝”中遴选出来的圣旨、紫砂、玉器、蓝印花布4大类297件精品,供市民免费参观。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徐州圣旨博物馆的十多件藏品主要为明清两代、还有越南等当时藩属国的。据介绍,时下宫廷戏圣旨驾到时耳熟能详的“奉天承运……”首现明太祖朱元璋的诏书,从此这种格式

    01/26
  • 7点看真假紫砂壶

    因为烧窑必然带来的不确定性,所有的陶瓷烧制,都会面临成品率的问题。一次烧制而成的紫砂壶成品率相对较低,后来的工手壶时代,离散的生产模式以及对于利润的过度贪婪,使得工匠们开始过度追求成品率。那该怎样鉴别紫砂壶呢?1、看质量真紫砂较厚实,但是现在有薄胎工艺,壶会稍轻便些,但不至于轻浮。2、看颜色紫砂壶由于其加工程序和构成成分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真紫砂壶面光泽老气横秋,颜色单调而不是花里胡哨,颜色沉重而不鲜艳;化工之类的壶颜色艳丽,脱离土陶的本质。3、看吸水性真紫砂透气有气孔,热水淋壶会吸收壶面水份,养

    01/26
  • 清代紫砂名家陈曼生:开启紫砂文人时代

    --清代紫砂名家陈曼生陈曼生,名鸿寿,号曼生,又号:老曼、曼寿、曼公、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清代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制陶家。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生,道光二年(1822年)卒。浙江钱塘(今杭州)人。1769 年的某一天,钱塘江畔、杭州城里一户人家热闹非凡,家里的一个小男孩满周岁了,要“抓周”。大人们将两个大八仙桌拼在了一起,上面摆了书本、毛笔、算盘、 元宝、字画、紫砂壶等各式物件。一岁的小男孩被抱上了桌子后几乎目无旁顾,不假思索地径直爬向了紫砂壶,一把抓起了紫砂壶后还紧紧抱在了自己

    01/26
  • 鉴藏:紫砂壶如何开壶

    新出炉的紫砂壶是没有光泽的,也不能直接用来泡茶,开始使用前对新紫砂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行家叫做“开壶”,且开壶后一把壶最好只泡一种茶。开壶的方法很多,但是一般来说有两种常用的方法。简易开壶方法将壶身同壶盖分离,置于锅中,煮至将沸之时,静置5-10分钟。在壶中置入茶叶,温火一段时间,自然晾干即可倒去壶中的茶和水。此法适合泥土味不是很重的壶,用于冲泡铁观音等茶。传统开壶方法热身:首先将刚买回来的紫砂壶用沸水内外冲洗一次,除去表面尘土,然后将茶壶放进没有油渍的煲中,加3倍高度的水煮两小时,这样茶壶的泥土味及火气

    01/26
  • 紫砂壶器型(九十四)南瓜提梁

    曼生乃文士,自诩坡仙之徒,一生所崇拜者,首推东坡。适值生日聚会,恰在隆冬,其时炉火新旺,曼生呼朋唤友,煮茶斗诗,乐在此中。其间好友郭麟,把壶言欢,遥指东坡,言及当年“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今曼翁诞辰,何妨古为今用,活火煮茶,神游古今,众皆言妙。一语惊醒梦中人,曼生惊异于提壶二字,提梁之意朦生于心,席散人尽,客去主安,长夜漫漫,秉烛夜思,绘提梁于案头,易稿数十,不得真谛。恍恍然,东方泛白,曼生信步入庭,侍女婉儿,恰送南瓜羹,曼生惊喜,忆昔年东坡归田,院内外皆种有南瓜,自己本自诩坡仙之徒,何不以南瓜为壶,与东

    01/25
  • 范国祥:紫砂神韵 源于中华

    紫砂艺术吸取中华文化尹霄荣在《江苏陶艺》中写到:“为什么光器的壶艺能使文人雅士和达官显贵如此的喜爱,原因 是壶艺中的中庸文化。我们民族的主流文化一直是儒、释、道合一的文化,一直是以仁、德治天下的中庸之道。”也就是说,紫砂光货的创作理念都是要表达中国主流传统思想。紫砂壶艺集篆刻、书画、雕塑等装饰手法于一体,充分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亦是其意境之美的内容之一。文化之美在于深入人心,表现在壶上便是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之得到共鸣或感悟。陶刻是极为常见的紫砂装饰手法之一,讲究以刀代笔,不露锋芒,以诗文

    01/25
  • 范国祥:艺从紫砂 意归自然

    史料记载,紫砂壶起源于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晚年隐居宜兴制陶,被奉为陶祖。宜兴紫砂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门类、精湛的技艺、独特的神韵蜚声海内外。自明代正德吴颐山书童学壶偶得“供春”以来,几百年紫砂史造就出了璀璨的紫砂文化艺术,不仅在工艺上传承了篆刻、书画、雕塑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了中华民族儒、释、道合一的主流文化思想,更是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兴旺做出了不消的贡献。600多年的紫砂发展史中,涌现过一大批制壶高手,他们将紫砂壶艺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深得国内外壶友的喜爱和推崇。其中,范氏家族自明清以来,制壶手

    01/25
  • 紫砂壶的选购 十点教你挑选紫砂壶

    因为紫砂壶的好处有许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紫砂壶喝茶。在这个鱼目混珠的市场上怎么才能挑选合适的紫砂壶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紫砂壶的选购,教给大家紫砂壶的选用方法,一起看看吧。紫砂壶的选购1、听其声音敲听声音选壶时,首先要敲敲壶身,听其声音,检查烧制壶的火候,并注意是否有碎裂声。如果发出的声音为“卟、卟”的沉闷声,说明温度不到,烧得不够;如果发出的声音很尖锐,又说明温度过高,烧得过了头。烧得“生”会大量吸水、渗水,而且壶易氧化掉;烧得太“熟”,又很容易碎裂,并且壶很难养出效果。2、是否有跷动平整稳

    01/25
  • 乐寿康宁徐老紫砂壶成拍场“达人”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我们国家就产生了饮茶的风气。而作为饮茶中不可缺少的茶具--紫砂壶,则是中国历史上诞生于宋代至明武宗正德年间的传统品茗工具。据相关资料介绍,紫砂壶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紫砂矿土,它是由紫泥、绿泥和红泥等三种基本泥构成,质地坚硬,最适合于沏茶,由于紫砂壶的结构特殊,具有特殊的双气孔,能够吸收茶香、茶色和茶味,因而许多爱茶人士都懂得,紫砂壶才是最好的泡茶工具,紫砂壶使用的时间越久,泡出来的茶叶也就变得越陈香越醇厚。古代有“一壶不侍二茶”之说,也让独树一帜的紫砂壶成为众多茶具

    01/25
  • 紫砂仿古壶的名称以及由来

    紫砂仿古壶的名称以及由来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 ;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传统器型的壶里,人们最赏识的除了石瓢就是仿古了。假如说石瓢壶代表文人气,是文人面壁三年又或久居官衙后,对天然对糊口的渴想。那么仿古应该是对功名和事业的追求。一鼓做气,击鼓而

    01/24
  • 紫砂的制作 两种手工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紫砂壶因为它的收藏价值,渐渐收到人们的喜爱。全手工紫砂壶更是受到收藏家的欢迎,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紫砂制作给大家介绍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的制作方法,一起来学习紫砂壶的制作吧。紫砂制作手工壶身外观颗粒分布不均匀,有颗粒感,没有油光感。壶内无螺状条纹纹理,无添加成份。撞击声音尖锐则硬度高,低沉则硬度较低。手工壶分为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即模压壶)两种。手工成型法基本上可以分为“打身筒”和“镶身筒”两大类。“打身筒”法适用于圆形类产品,将泥料打成泥片,放在转盘上,用手工拍打成空心体壶身,再粘接上用手工搓制成的壶

    01/24
  • 泉州举行“迎春茶事”建盏、紫砂公益展(图)

    泉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陈朝晖接受记者采访。今日泉州网1月22日讯(记者孙虹)泉州素来有品茶的习俗,对茶具也颇为讲究,年关将至,走亲访友时更是免不了品尝各家各户的茶叶,把玩各种藏品。22日下午,一场以“迎春茶事”为主题的建盏、紫砂公益展在泉州举行。“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有助于提高市民关于茶具藏品的品位,了解茶道的研发历史。”泉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陈朝晖告诉记者,此次共展出建盏、紫砂百余件,其中,建盏皆来自南平建阳,紫砂则来自主产地江苏宜兴。由于建盏自宋代以来已断代800多年,因此,现存的多为宋代以前的建盏。此次

    01/23
  • 泉州举行“迎春茶事”建盏、紫砂公益展

    宋代建盏大部分是皇帝专供,图为碗底刻有“供御”的建盏。本站1月22日讯(本站记者 谢玉妹)新春将至,22日下午,一场以“迎春茶事”为主题的建盏、紫砂公益展在泉州举行。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4日结束,期间共展出建盏、紫砂百余件。泉州素来有品茶的习俗,对茶具也颇为讲究,年关将至,走亲访友时更是免不了品尝各家各户的茶叶,把玩各种藏品。“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有助于提高市民关于茶具藏品的品位,了解茶道的研发历史。”泉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陈朝晖介绍,此次展出的建盏皆来自南平建阳,紫砂则来自主产地江苏宜兴。由于建盏自宋代以来

    01/22
  • 泉州举行“迎春茶事”建盏和紫砂公益展

    【摘要】泉州素来有品茶的习俗,对茶具也颇为讲究,年关将至,走亲访友时更是免不了品尝各家各户的茶叶,把玩各种藏品。“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有助于提高市民关于茶具藏品的品位,了解茶道的研发历史。本站福建1月22日讯(记者 周晓磊)新春将至,22日下午,一场以“迎春茶事”为主题的建盏、紫砂公益展在泉州举行。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4日结束,期间共展出建盏、紫砂百余件。泉州素来有品茶的习俗,对茶具也颇为讲究,年关将至,走亲访友时更是免不了品尝各家各户的茶叶,把玩各种藏品。“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有助于提高市民关于茶具藏品的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