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春,年过七旬的紫砂大师王寅春因血丝虫病卧床住院。这位一生痴迷紫砂的匠人并未被病痛困住,病床之上,灵感仍在涌动,他悄然勾勒草图,酝酿着一件全新作品。
同年5月,身体初愈的王寅春重返作坊,历经数度打磨,一款凝聚其晚年心血的紫砂筋纹器横空出世——这便是日后名满紫砂界的裙花提梁壶,亦是他艺术生涯中最后一件巅峰之作。
王寅春裙花提梁壶
作为紫砂筋纹器的经典范本,裙花提梁壶自带雍容气度。壶身取椭圆形轮廓,线条流畅挺秀,下部雕琢六瓣菱花纹饰,凹凸相间间暗藏韵律,六瓣衔接处自然延伸为壶脚,既保平稳放置,又似裙摆飘逸,暗合“裙花”之名。
王寅春裙花提梁壶
壶口饰精致云肩线,与腰圆盖板严丝合缝,盖面贴塑十二瓣如意菱花,纹样细腻灵动,点明主题;壶肩中部缠绕一圈百结绳纹,巧作点缀,更添古朴意趣。
搭配三弯流方嘴与扁方体提梁,前者曲线流转自如,后者乘势而立,俏丽中透着沉稳,整体造型端庄古朴却不失清秀洒脱,将敦厚浑朴与精巧灵动完美融合。
王寅春裙花提梁壶
此壶选用温润的团泥制成,色泽呈自然葵黄,光润和洽,尽显紫砂材质本真之美。王寅春将贴塑、雕琢、筋纹成型等多种技法熔于一炉,却无丝毫拼凑痕迹,每一处细节都过渡自然,意蕴悠长。
王寅春裙花提梁壶
开窑之日,观者云集,这件凝聚大师晚年智慧的作品凭借规矩挺秀的造型、精工细作的技艺,赢得满堂喝彩,印证了“宝刀不老”的匠心传奇。
淘壶人藏 徐汉棠制 裙花提梁壶
裙花提梁壶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引得后世匠人纷纷摹古,其中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制器最具代表性。
徐汉棠选用原一厂老段泥,调入细砂,使壶体质坚温润,透气性极佳。他恪守原作神韵,以简洁利落的线条勾勒壶形。
淘壶人藏 徐汉棠制 裙花提梁壶
壶腹菱花凹凸有致,气韵充沛,颈部收束,云肩线清晰规整,盖面十二瓣如意菱花栩栩如生,百结绳纹点缀恰到好处,三弯长流与扁方提梁的搭配依旧俏丽俊秀。
整壶既延续了原作的技法美与造型美,又融入自身理解,氤氲着古雅之趣,成为大师级重工精品,让裙花提梁壶的传奇得以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