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的一捺底是如何制作的?

    一捺底,又称“罗汉底”,是紫砂壶独有的制式,底部犹如在球面按捺瘪陷形成的凹窝,窝的周圈凸起的部分便为壶足,使得壶体置放平稳。本文将以图解的形式介绍一捺底的制作方式。

    01/10
  • 为什么说不建议使用“抛光”紫砂壶?

    现如今的紫砂壶并不提倡抛光,这是因为,紫砂壶的独特魅力,恰恰在于经过长期的把玩、泡养自然形成的“包浆”,而抛光后,壶表会形成一层类似膜的屏障。这层屏障使得紫砂特有的材质肌理难以体现,降低了泥料真正养出包浆的可能性,从而减少了玩壶的乐趣与养壶的成就感。

    01/07
  • 紫砂壶的两大基本成型方法:打身筒&镶身筒

    紫砂陶产品形制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它们的成型方法,基本上是“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

    12/05
  • 紫砂壶的传统手工成型方法

    紫砂壶的传统手工成型方法分为打身筒成型法和镶身筒成型法。

    10/25
  • 清代宫廷紫砂器的装饰艺术

    到了清代,紫砂茗壶在工艺、造型、堆塑和配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开始出现手工作坊,分工相当细密,紫砂壶作品不仅风行于官僚士大夫之间,而且开始进入宫廷,流传到国外。

    06/19
  • 紫砂壶上常见的装饰形式(下)

    紫砂壶的装饰形式除陶刻、捏塑、泥绘、印纹、贴花外,还包括透雕、镶嵌、绞泥、调砂、铺砂、泥色彩釉等。

    05/15
  • 紫砂壶上常见的装饰形式(上)

    紫砂壶装饰形式尽管多种变化,繁缛复杂,但归纳起来总不外乎于两种,即:胎体装饰和陶上装饰。

    05/15
  • 柴烧、还原烧、捂灰三种紫砂烧制工艺的区别

    烧制是紫砂壶成器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而紫砂壶的烧制有着多种方式,每一种工艺都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特点。柴烧、还原烧和焐灰各有其独特之处,给紫砂壶带来了不同的色泽和质感。

    04/17
  • 紫砂壶泥料常见的调配方式

    为了成型、生产的需要,用于制作紫砂壶的泥料常常调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制作效果。常见的调配方式包括泥配泥、氧化物配制泥料以及调砂、铺砂、抽砂工艺等。

    04/10
  • 紫砂壶不同壶型的成型方法

    紫砂壶不仅仅是一件日常用具,更是一种艺术品,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其独特的成型方法和精湛的制作技巧之下,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美学。在这个充满神秘和艺术魅力的紫砂世界里,每一次制作都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都是对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03/29
  • 筋瓤圣手沈建强的紫砂筋纹器艺术

    作品以筋纹器见长的沈建强,素有“筋瓤圣手”之称,业界更是流传着“藏筋瓤,找建强”之语,可见其筋纹器技法非比寻常。沈建强筋纹器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名家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离不开他对筋纹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潜心研究。

    03/26
  • 紫砂天王鲍仲梅的金银丝镶嵌艺术

    二十世纪70年代,鲍仲梅进入紫砂研究所工作期间,开始进行镶嵌新工艺的探索,在他长期努力专攻下,金银丝镶嵌工艺渐趋成熟,开创紫砂壶装饰端庄华贵之新风,为紫砂陶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3/22
  • 紫砂陶刻中的生刻、熟刻、湿刻、干刻,分别是什么意思?

    紫砂陶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技艺逐步演变,形成了生刻和熟刻两大分支。生刻,指的是在紫砂壶尚未烧制前的生坯上刻划;熟刻则是在紫砂壶烧制后在壶身表面进行的刻绘。生刻,基本为手工刻,又分为湿刻和干刻;熟刻通常为机器刻字,分为激光刻字和电脑刻字。

    03/21
  • 国大师徐汉棠的紫砂壶开片艺术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陶艺家们匠心妙用,通过嵌泥技法,将其运用到紫砂壶上,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紫砂壶装饰工艺。国大师徐汉棠就制有多款开片紫砂壶(多为石瓢壶),开片纹饰遍布壶身,十分精致美观。

    03/20
  • 当代紫砂宫廷器精创者叶永君的印版艺术

    印版工艺,紫砂壶装饰的一种,又称“印花”、“印文”,借助于印模、木模、陶模或石膏模,将画面、线纹、字迹等图案加饰于壶表。当代紫砂宫廷器精创者叶永君老师尤精此工艺,其作品被誉为“当代紫砂宫廷器”。

    03/15
  • 壶艺魔术师吕尧臣的绞泥艺术

    吕尧臣大师最突出的成就,必然是开创了绞泥工艺先河,为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吕尧臣也因此获得了“壶艺魔术师”的美誉,成为紫砂工艺中的一位杰出创新者和领军人物。

    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