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泥料的家族中,降坡泥是一款颇具特殊性的存在,不少人对其具体类别归属存在疑问。要弄清“降坡泥属哪类泥”,还需从它的发现、产地、成分及特性等方面逐步探寻。
	 
降坡泥的发现颇具时代印记,上世纪90年代,政府在修建陶都路时,于黄龙山与青龙山的交界处偶然发掘了这种特殊矿石,因发现于“降坡工程”,故得名降坡泥。从外观来看,它多以红紫色与青绿色为主,色彩搭配独特,在众多泥料中辨识度较高。
降坡泥原矿
从专业分类角度来讲,依据相关文献记载,降坡泥本质上属于黄石石英岩层中的夹脂泥,且与段泥类泥料的分布区域紧密相邻,二者在形成环境与部分特性上存在关联,所以在传统分类体系中,降坡泥一直被归到段泥类范畴。
过去,由于其砂粒肌理丰富,且五彩砂粒能天然交融,呈现出类似鱼子的细腻质感,它还曾被称作鱼子泥,这一别称也从侧面体现出其独特的砂粒结构。
降坡泥紫砂壶:赵祥制 谦六居士壶
降坡泥的特性与其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的主要产地集中在黄龙山西部至青龙山之间,市面上常见的有陶都路降坡泥和宝山矿降坡泥两种。尽管同属降坡泥,但因具体产地的地质环境略有差异,这两种降坡泥在特性上也存在细微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降坡泥属于浅表矿石,但其砂感表现十分突出,是典型的砂性料,这一特性也让它在后续的制作与使用中展现出别样的优势。
降坡泥紫砂壶:史宝林制、黄文艺刻 远香壶
不过,降坡泥的开采与制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受青龙山石灰岩地质特性的影响,开采后形成的大水潭中含有丰富的石灰成分,这些石灰会混入降坡泥中。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对这些石灰成分进行仔细挑拣处理,否则烧制时极易出现问题,影响成品质量。
此外,降坡泥中还含有大量铁质,烧制完成后,这些铁质会使泥料呈现出黑色和灰绿色的斑驳纹理,形成独特的外观效果,但同时也需要在制作环节对铁质等杂质进行精细处理。
降坡泥紫砂壶:杨玲制 子冶石瓢壶
在烧制过程中,降坡泥还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发色,常见的有红降坡、黄降坡、青降坡,而紫降坡则较为罕见,不同的发色为紫砂壶等制品增添了更多艺术可能性。
同时,降坡泥凭借强烈的砂感,拥有极佳的透气性,这一特性使其成为泡茶的优质选择,能更好地激发茶叶的香气与滋味。但在制作过程中需采用合理的工艺进行处理,若工艺不当,可能会出现沁水现象,影响使用体验。
降坡泥紫砂壶:周妮制 合梅壶
综合来看,无论是从传统分类标准,还是从其自身成分、特性与段泥类泥料的关联度而言,降坡泥都可归属于段泥类泥料,同时它又凭借独特的发现背景、产地特性与外观效果,在段泥类中占据着别具一格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