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艺术史上,清代邵大亨与现代顾景舟两位大师的仿古壶,如同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既有着一脉相承的紫砂气韵,又在细节处彰显着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藏 邵大亨仿古壶
邵大亨的仿古壶素有“紫砂极品”之称,其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质朴典雅的大度气质,从器型到功能都达到了高度和谐的境界。
	 
 
《紫砂印象》著录 邵大亨仿古壶
大亨仿古壶采用暗假底设计,壶身、壶盖与壶钮均以饱满的圆扁圆形为基础,线条圆润流畅,毫无生硬之感。
	 
 
邵大亨仿古壶
荣宝斋2023年春拍
成交价:RMB 7,417,500
壶口与壶盖的衔接处由两条浑圆线条自然融合,不见丝毫缝隙;壶嘴与壶銴同样遵循圆润的设计语言,与壶体的过渡浑然天成,仿佛从壶身自然生长而出,尽显形式完整、功能适用、技巧深刻的艺术特质。
	 
顾景舟“座有兰言”仿古壶
对于顾景舟而言,仿制这样一款经典之作,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底气。他对大亨壶的揣摩长达数年,早已将其器型特点与艺术精髓烂熟于心,但他并未满足于简单的复刻,而是在“仿”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思考,最终让这款仿古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若要从器型上找出二者最直观的区别,“扁”字便是核心。顾景舟的仿古壶整体比大亨仿古壶更为扁矮,但这种“扁”并非毫无章法的压缩,而是严格遵循着他对紫砂造型的独到理解。
	 
顾景舟“座有兰言”仿古壶
顾景舟曾教导弟子:“再扁的紫砂壶,也需有肩、有腹、有足。”这一造型法则在他的仿古壶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先看肩部,大亨仿古壶的肩部线条较为浑厚,而顾景舟的仿古壶肩部则多了一丝圆润的转折,如同明式家具中精致的肩角设计,既保留了紫砂材质的温润光泽,又增添了几分灵动之感。
	 
顾景舟制、范曾书画 仿古壶
江苏和信2018年上海秋拍
成交价:RMB 28,750,000
再看腹部,常人设计扁壶时,腹部线条多为一泻到底的抛物线,而顾景舟的仿古壶腹部线条在抛出后会有一道几乎难以察觉的回收,正是这细微的回收,让壶身显得更加挺括,避免了扁壶常见的“软塌”之态。
最后看足部,大亨仿古壶的足部设计较为内敛,而顾景舟则格外注重足部的“立”性,只需翻看壶底,便能感受到足部的挺拔与劲挺,正是这“立得住”的足部,支撑着扁矮的壶身稳稳立于桌面,显现出俊俏挺拔的气质。
	 
 
顾景舟仿古壶
也正因这些细节上的创新,顾景舟的仿古壶与大亨仿古壶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有人将二者比作“小生”与“老生”:大亨仿古壶如同老生,沉稳大气、庄重典雅,尽显岁月沉淀的厚重感;而顾景舟的仿古壶则如小生,俊俏灵动、神采飞扬,充满了鲜活的艺术活力。
这种风格上的差异,不仅是器型细节的改变,更是艺术理念的突破,顾景舟以“仿”为起点,却最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让仿古壶从“复刻经典”走向“创新经典”,也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