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电缆发布公告,子公司向一名自然人购入了28把紫砂壶,代价为1.04亿元,交易目的是“适应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增强公司竞争能力”。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本周末,各种利多利空消息满天飞,但这一切都不足以掩盖一则奇葩公告的耀眼光芒。
5月23日,中超电缆发布公告,子公司向一名自然人购入了28把紫砂壶,代价为1.04亿元,交易目的是“适应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增强公司竞争能力”。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今日,中超电缆再度公告,公司于5月23日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公司就上述交易的决策程序、定价依据等进行自查,尽快向深交所提交说明材料。对此,公司表示,将立即开展自查工作,并承诺尽快将自查结果报送深交所。
网友担忧“摔了怎么办”
公告显示,5月20日,中超利永(中超电缆控股子公司)与韩农生经过友好协商,基于自愿及平等互利的原则,签订了《艺术品买卖合同》,合同金额为1.04亿元(不含税)。
具体来看,这批艺术品为28把紫砂壶。公告详细列明了每把壶的名称,如“牛盖莲子壶”、“绿泥四方侧角壶”,平均每把壶的价格约371万元。公告称,此次艺术品购买所需资金来源为中超利永自筹资金,此项交易是为“适应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增强公司竞争能力”。交易完成后,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重大影响。
公告登出当日,投资群中“不务正业”的吐槽声不断。有投资者调侃,1亿元买28把紫砂壶,你怎么不改名为“紫砂控股”呢?更有投资者吐槽,过几年“不小心”摔碎几把,真金白银就打水漂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超利永全名为: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3年初,最初注册资本为1亿元。2015年初,中超利永增资扩股,中超电缆对其增资1.4亿元,同时中超利永管理层等41位自然人增资6000万元。此次增资后,包括吕尧臣、谭泉海、顾绍培等数十位在紫砂壶收藏拍卖界颇有名气的制壶大师皆成为了其参股股东以及签约人。
公告显示,此次中超利永收购的28把壶皆出自于顾景舟之手。而据公开资料,顾景舟出生于1915年,逝于1996年,其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世称“壶艺泰斗”。
这样看来,购买紫砂壶似乎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艺术品交易猫腻多
记者了解到,在2012年5月13日嘉德春拍会上,也有一把顾景舟的“绿泥四方侧角壶”,以138万元的价格成交,如果这把壶与中超利永本次购买的同名壶是同一把,暂且按照平均价格371万元计算,3年内价格不止翻了一倍。而此次交易中的“玉露”诗文五头茶具,同名的艺术品也曾经在2011年匡时春拍会上出现,当时的交易价格为943万元,如果两者是同一件艺术品,按照371万元的交易均价,中超利永算是“捡漏”了。
但是,对于收藏界之外的人,艺术品的水实在太深,其中到底隐藏着多少“道行”,恐怕很少人能够摸清。有人就曾调侃,要玩艺术品收藏,不要想着“捡漏”,更可能的是“打眼”(指没看准东西被人蒙了)。而更有一些人,购买艺术品的目的可能也不全是为了收藏。《新民周刊》就曾报道, 除了能获得艺术品升值带来的收益,投资艺术品也为企业提供了避税的腾挪空间。不少企业将购买的艺术品纳入“固定资产”,从而每年计提折旧。举例来说,如果一企业以100万元购入一幅字画,作为固定资产入账,按5年折旧,每年计提折旧2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25%),则每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万元,5年折旧完毕,共计就可以减少缴纳企业所得税25万元。
此外,除了为企业提供财税处理上的便利,投资艺术品还有利于企业融资。有评论人士分析称,很多企业是通过拍卖行将艺术品炒上天价,再进行质押融资。
【延伸阅读】媒体曝上市公司“吃补”894亿 手段花样超百种
导读
从已披露2014年年报的上市公司看,“补品”数量最多当属金发科技的277项,其财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科目显示,政府补助当期发生额高达18673.38万元,上期为17465.81万元。
上市公司“吃补”的规模正在扩大。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沪深两市披露2014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已有2473家获得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合计金额达894.21亿元。
而2012年和2013年,A股上市公司总共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757.83亿元和768.02亿元,对应“进补”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2511家与2542家。
国企“挑大梁”
2014年年报披露进入收官阶段,上市公司的“吃补”名次也已尘埃落定。
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截至4月29日,2014年“进补”1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为154家。前10家合计获得173.06亿元,其中除了TCL集团(000100.SZ),其余皆为中央或地方国企。而在2013年,1亿元以上的为148家,前10家合计获得的政府补助为127.06亿元。
2014年,“进补”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也从2013年的4家增加到7家,分别是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石化(600028.SH)、上汽集团(600104.SH)、中国远洋(601919.SH)、中国中冶(601618.SH)、中国国航(601111.SH)和TCL集团(000100.SZ)。
作为日进斗金的央企,虽然中国石油“进补”从2013年的29.08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39.32亿元,但相比其1071.73亿元的净利润,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不过,中国石油201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同比增长35.21%,净利润却下降了17.29%。
针对政府补助,中国石油在年报中称,政府补助主要是政府对进口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按一定比例返还的进口环节增值税。该增值税返还政策适用于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经国家准许的进口天然气项目的进口天然气价格高于国家天然气销售定价的情况。
与中国石油的进口环节增值税返还有所不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政府补贴主要是在技术创新、研发项目产业化、人才引进、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等方面。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每年会按照国家宏观经济的方向,确定一些年度支持项目,各个公司就根据这个内容对口组织项目的申报,地方的补助申请也一样。”华工科技(000988.SZ)工作人员表示,“有些项目补助金额是逐年获批的。”
此种说亦得到健康元(600380.SH)工作人员的佐证:公司申请到的政府补助是根据当年政府的政策和当时对应的产品业务情况来决定的。
但获得政府补助最多的是国有企业,在2014年“进补”1亿元以上的154家上市公司中,按照Wind资讯的分类,有105家属于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
民营上市公司中,“进补”最多的前三名是TCL集团、比亚迪(002594.SZ)和美的集团(000333.SZ),三者去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0.14亿元、7.98亿元与7.91亿元,其合计数尚不及年度补助规模排名第三的的上汽集团的26.72亿元。
而TCL集团2014年的政府补助相比2013年的13.4亿元已经有所下降,但比亚迪和美的集团皆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作为外资企业的双汇发展(000895.SZ),近几年始终位列“吃补”亿元俱乐部成员之中,并呈现获取政府补助连年增长势头。年报资料显示,其2012年至201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达到2.31亿元、2.51亿元和2.67亿元。
“辅食”变“主食”
事实上,本应为“辅食”的政府补助,已经成为一些上市公司的“主食”。
据洛阳玻璃(600876.SH)年报,其2014年实现净利润1600.47万元,但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高达6360.18万元,而其2013年的政府补助为1010.57万元,当年亏损9898.1万元。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远高于当期净利润的上市公司,为数不少,并且范围涵盖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
如苏大维格(300331.SZ)2014年净利润为790.7万元,但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高达2184.29万元,天目药业(600671.SH)、双环科技(000707.SZ)、冠福股份(002102.SZ)2014年净利润和政府补助对应的数据分别为:271.34万元与2301.67万元、768.54万元与2259.8万元、569.12万元与895.63万元。
2014年A股“亏损王”的中国铝业(601600.SH),虽然亏损额度高达162.17亿元,但当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也达到近年新高的8.24亿元,而其2013年实现净利润9.48亿元,政府补助却达到8.24亿元。
上市公司“吃补”成为普遍现象,“补品”之丰富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政府补助项目名称除了笼统的财政补助(补贴)、财政拨款、财政扶持资金、财政贴息等,以及针对各种各样产品项目的补助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补助、奖励,累计多达数百种,令人眼花缭乱。
其中,仅专利一项,就有专利奖励、专利转化与推进专项资金、专利著作补贴、专利专项基金、专利质押贴息款、专利赞助费、专利运营试点企业资助资金、专利授权补助、专利新产品补助、专利项目配套资金、专利维护费、专利实施资助资金、专利申请资助资金、专利保险投保补贴等林林总总的政府补助名目。
查阅年报资料发现,立讯精密(002475.SZ)、博彦科技(002649.SZ)、瑞泰科技(002066.SZ)、上海梅林(600073.SH)、云南铜业(000878.SZ)、维维股份(600300.SH)、丽珠集团(000513.SZ)、秦川机床(000837.SZ)等的政府补助项目,均超过100个。
“2014年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于政府补助这一块的信息披露要求是越来越细了。”华工科技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2014年年报中,获批的补助项目都披露了,每一笔都有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华工科技2014年年报统计发现,其列明的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项目多达150项,其中一些金额仅为数千元。
但积少可以成多,据华工科技2014年年报,其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571.69万元,相比2013年的2592.86万元增长了76.32%,相应提高了2014年的盈利增长幅度。
不过,从已披露2014年年报的上市公司看,“补品”数量最多当属金发科技(600143.SH)的277项,其财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科目显示,政府补助当期发生额高达18673.38万元,上期为17465.81万元。
“政府补助的获得很难说,每年都不一样。”金发科技工作人员称。
(2015-04-30 06:59:00)
参考消息网5月16日报道 外媒称,艺术界5月11日震惊了。当日,一幅毕加索画作以1.79亿美元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成交,买家是一名身份不详的竞拍者--创下艺术品成交价最高纪录。
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网站5月15日报道,本月5日同在纽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也引发了巨大震动。在此次拍卖会上,中国竞拍者以总价1.16亿美元拍下凡·高、莫内画作和毕加索另一幅作品。这突出表明中国对于欧洲大师作品的最新需求,也表明其买家愈加愿出大手笔竞拍。
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成功拍得佳品的所有竞拍者中有两人为电影大亨:一位是中国最大影视公司之一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他以2990万美元拍下毕加索作品《盘发髻女子坐像》。另一位是地产集团大连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他以2040万美元莫内作品《睡莲池与玫瑰》。王健林近日被美国《福布斯》双周刊评为亚洲首富。他已购藏数十幅欧洲名作和逾1000幅中国作品。其艺术品收藏顾问郭庆祥说,王健林打算在其西方藏品具规模时举办展览。
从2010年至2014年,在苏富比拍卖会竞拍海外艺术品的中国大陆买家数量翻了一番:此间在苏富比拍卖会上竞拍海外艺术品买家数量约有650人,总拍额逾4.1亿美元。但包括郭庆祥在内,有人认为中国买家有时不懂行情。如果私下侃价可用于衡量艺术品市场成熟度的话,那么或许中国市场已经成熟。(编译/王宾)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