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花壶

菱花壶

类型:筋纹器

菱花形紫砂壶的造型来自于古时的菱花镜,准确的说是菱花形制的铜镜。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作品由具象的菱花意化而来,意境绝美而魅力无穷。最早是由明四家之一的董翰所创制,遗憾的是他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菱花镜图片

菱花镜现在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其作为珍贵的历史遗产,以其高超的工艺语言和审美的装饰形象,在其他艺术门类之上延展无穷的魅力。

之后的历代名家大家,都制作过菱花形砂壶,此中最经典的当属陈鸣远与顾景舟的作品。天然,菱花型砂壶亦被大家们演绎创造,出现许多样式差别的菱形砂壶。

菱花形镜,是指镜缘为尖状花瓣所构成的铜镜,一样平常为八瓣或六瓣。菱花形镜,突破圆形、方形的传统,根据考古发现,最早出如今唐代。

陈鸣远紫砂壶

▲陈鸣远菱花紫砂壶图片

在唐代菱花形铜镜出现从前,许多诗文中的“菱花镜“,是铜镜的代指,并不是菱花形的铜镜。比方庾信的《镜赋》:“临水则池中月出,照日则壁上菱生。”在其他诗中说“镜失菱花影,钗除却月梁”等。

菱花与铜镜的渊源是,铜镜在日光的映照下,所折射出的影子像菱花,以是用菱花来代指铜镜。假如镜失菱花,指暗淡无光;镜发菱花,指镜子豁亮。宋人陆佃《埤雅·释草》:“旧说,镜谓之菱花,以其面平,光影所成云云。”说的就是这个原理。

《唐书礼乐制》纪录,8月5日是唐玄宗的生日,这天定为千秋节,又称“千秋金鉴节”,群臣会献上铜镜祝寿,唐玄宗也会赠群臣铜镜,以示圣恩。别的,唐朝的端午节,另有给天子制作纳贡铜镜的习俗,称“天子镜”。

王寅春紫砂壶

▲王寅春菱花紫砂壶图片

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中午。

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

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史手自封。

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

——白居易《百炼镜》

施小马紫砂壶

▲施小马菱花紫砂壶图片

陈鸣远的菱花形壶与顾景舟的宝菱壶,是以菱花形镜为造型的筋纹重器。俯视两壶,壶盖外形就是菱花镜的写照,壶身被饱满而挺秀的棱线均分,从顶到底毫厘不差,刚柔相济,非一样平常工匠所能及。

再加之筋纹器两位大家都少少制作,格外贵重。雷同的顾景舟就只制作过线圆菱花壶,再无其他筋纹砂壶。

面临如许的菱花形砂壶,镜中不再空花,梦里不止水月,它所折射的汗青代价、文化内在,它的精气神韵,都是我们实着实在可以感受到的。唐太宗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菱砂镜影,亦如铜镜,通常品鉴,都是一次洗礼与提拔。


 --- 淘壶人馆藏精品菱花壶 --- 

袁小强紫砂壶

袁小强制 菱花壶

运用原矿老紫泥作胎,泥料珍贵,包浆极美,有着历经岁月的温润感。以菱花为创作要素,整壶块面分布均匀得当,阴阳相间,纹路清晰。壶盖的菱花形装饰与壶身菱形形状的线条相互呼应,壶的圈足与身筒也是通过线条在形状上相互呼应。

壶盖、壶身、圈足三部分的线条因为菱形的分割,虽短却不显琐碎,线条多并不繁复,倒是层次感更强。壶的颈部略挺,抬高了壶身与壶盖的距离,增加了造型的连贯性,也增加了壶的美感。 


陈苏萍紫砂壶

陈苏萍制 菱花壶

此器以12瓣筋囊组成优美的壶身,筋纹凸起,筋囊饱满,自壶钮至圈足皆宜筋纹一以贯之,口盖吻合严密,且能互相置换,生动体现了老师精湛的技艺。三弯流和耳形把起棱线做装饰,形成方圆相济的特色。

老师善制薄胎筋纹器,此器即以薄胎工艺全手工制成,尤为难得,喜欢的壶友不可错过。


范晓丽紫砂壶

范晓丽制 菱花壶

菱花壶是范老师采用原矿紫泥手工制成,泥色紫润,壶体被十二道阴阳筋纹线分割,比例精确,造型凹凸有致,俯视整壶,如花朵盛放,华美富贵。

此壶取传统线圆造型,制成筋纹器,筋纹自桥钮、气孔延展至壶盖、壶身、壶底,流、把亦以线条修饰,整壶气韵上下贯通。阴阳筋纹,形成凹凸有致、饱满莹润的肌理质感,值得品赏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