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型赏析:笠荫壶

    笠荫壶,为曼生经典壶式之一。其形若箬笠,造型简朴端庄。一大一小两个半圆构成壶身,既稳重又富于节奏变化,宛若圆形帽沿中央拱起一圆形的帽顶。流形上翘,弧度有致,圆形圈把,曲而有力。

    12/21
  • 紫砂壶型赏析:汲直壶

    汲直壶乃曼生壶式之一,是道光时期的典型造型。曼生读《汉书》时,感叹汉武帝的大臣汲黯常直言切谏,遂萌生创作“汲直”壶型的想法。

    12/20
  • 紫砂壶型赏析:鱼罩壶

    鱼罩壶为紫砂壶的传统壶式之一,其形出捕鱼的罩,故得名。鱼罩壶由紫砂七老之裴石民先生所创制。抗战期间,裴老以“独钓寒江”的寓意,怀揣对故国家园美好的热切向往,创作出此款鱼罩壶。

    12/15
  • 紫砂壶型赏析:汤婆壶

    汤婆,又名“汤焐子”,即古时所用的热水袋。汤婆壶器型古拙,有明季遗风,壶型简到精致,壶身饱满,壶壁挺秀,端庄古朴。其造型不一,或高或矮,或扁或圆。

    12/13
  • 紫砂壶型赏析:洋桶壶

    晚清时,根据“四系罐”脱胎而来的牛盖洋桶壶开始出现。洋桶壶大致有三种,“独钮”、“牛盖”、“海盖”,以牛盖洋桶壶常见。

    12/12
  • 薄胎紫砂壶,值不值得入?

    有人认为,厚胎的紫砂壶使用起来要比薄胎的更加安全,不易炸裂,也有人认为,薄胎壶的做工更考验技术,其价格也比厚胎高,用起来更方便,选择薄胎壶会更好。那么薄胎紫砂壶和厚胎紫砂壶,哪个更好?

    12/11
  • 鉴物 | 徐汉棠弟子·王旭生《虚扁壶》

    徐汉棠师门传承之作,王旭生全手摹古师傅徐汉棠之虚扁原型,功力深厚,形韵俱佳。

    12/11
  • 淘壶人物 | 余健紫砂壶鉴赏

    余健,中青辈潜力派陶手,师从实力派王强,从艺二十余载,擅长全手花素器。

    12/11
  • 紫砂壶型赏析:笑樱壶

    笑樱壶,创于明代,壶式从古代陶瓷贮茶器具“罂”中汲取灵感,后因花苞壶纽形意似枝头樱桃,传名为笑樱。后人制作形式风格各有千秋,但以顾景舟大师的创作最为出名。

    12/11
  • 紫砂壶型赏析:祥瑞壶

    祥瑞壶涵盖了人们所期望的趋吉避凶、国泰民安、长宜子孙、升官发财、富贵长寿等愿望,被赋予了浓厚的“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的美好寓意。除了常见的如意纹、祥云纹之外,祥瑞壶中动植物的元素亦非常丰富。

    12/10
  • 紫砂壶型赏析:文旦壶

    文旦壶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全器线面精简,流线丰满光润,充满圆润之美,充分体现出女性的柔美与雅丽。

    12/09
  • 紫砂壶型赏析:龙旦壶

    龙旦壶,又名“龙蛋壶”,因其造型似龙蛋而得名。龙蛋为明季古式壶,最早记载于清代吴鼎梅《阳羡茗壶赋》,传明代时大彬即有此款,今可见清人仿制。这是最早的龙蛋壶式。

    12/08
  • 紫砂壶型赏析:思亭壶

    闽南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其中的思亭就是指由清初陶人陆思亭所创的“思亭壶”,其最早从梨形壶演化而来,多为朱泥小品,以其俊秀高雅,留名于朱泥陶史。

    12/07
  • 紫砂壶型赏析:匏尊壶

    匏尊壶,造型源于古代经典器具,原本指的是葫芦、酒器,被一代大文豪苏东坡化入其辞赋之中。紫砂大家陈曼生所设计的壶式中,有四款壶与匏瓜有关,经典的匏尊壶亦是如此。

    12/06
  • 紫砂壶型赏析:上新桥

    上新桥壶是紫砂大师顾景舟于上世纪60年代为大生产打样创制而成的器型,后成为一代传世经典。上新桥壶以江南水乡的标志物——桥为设计灵感,整壶宛若一幅意境隽永的江南水乡图。

    12/05
  • 冬季紫砂壶使用指南,两种壶最易惊裂!

    冬天是紫砂壶损坏的高危季节,佳壶热茶虽好,但也需在使用过程中多加谨慎。冬日玩壶喝茶,有几点一定要注意!这份冬季紫砂壶使用指南,必不可少!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