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掇球壶五大高手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掇球壶高手辈出!从邵大亨开创几何美,到邵友廷承上启下、程寿珍获国际大奖,再到顾景舟显裸胎韵、李涵鸣传古法,五人携作展不同时代紫砂匠心,发扬掇球壶魅力。

掇球壶,集比例、气韵、节奏、连贯、对比、平衡、协调、呼应于一身,堪称紫砂艺术的完美典范。

它源自雍正年间的莲子大壶,历经数代匠人革新,沿着邵大亨、邵友廷、程寿珍、顾景舟、李涵鸣的脉络完成五度突破,五人之作各有千秋,尽显不同时代的艺术风骨。

 

一、邵大亨:开创掇球几何之美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川埠上袁村匠人邵大亨,率先赋予掇球壶鲜明的艺术形态。“掇”含选取、连接之意,他巧妙选取球状体,依美学规律组合,打造出独具匠心的壶型。

邵大亨紫砂壶

邵大亨掇球壶

其掇球壶体浑圆饱满,尽显浑厚华滋之态;壶嘴短小前冲,曲线流畅自然;壶把舒展飘逸,毫无束缚之感;壶口略小,壶盖微拱,圆球状壶钮点睛其间。

邵大亨紫砂壶

邵大亨掇球壶

此作将几何美学融入紫砂工艺,为掇球壶奠定坚实的艺术根基。

 

二、邵友廷:承上启下的革新者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上袁村制壶高手邵友廷,在邵大亨作品基础上大胆创新。

邵友廷紫砂壶

邵友廷掇球壶

他延续大亨掇球势雄气沉的特质,却在细节处突破:拉高壶身与壶盖连接处形成壶颈,壶嘴微曲近直,冲力更显;放大壶口,将壶盖抬高成三分之一半球状,壶钮圆球愈发圆润。

邵友廷紫砂壶

邵友廷掇球壶

经此改造,壶形更贴合“掇球”之名,在大亨与后续程寿珍的作品间,搭建起关键的传承桥梁。

 

三、程寿珍:让掇球名副其实

清末至民国,紫砂艺人程寿珍对掇球壶进行第三次创新。他使壶身更圆满,壶口再放宽,壶颈拉高更显精神;壶盖夸张成饱满半球,壶钮适度放扁以凸显壶盖张力;壶嘴曲线弯度增加,壶把飘逸中收束成优美耳形。

程寿珍紫砂壶

程寿珍掇球壶

整器比例精妙,古朴敦厚又不失秀美醇和,壶钮、壶盖、壶身形成三“球”重叠之景。1915年,其掇球壶获巴拿马国际赛会“特别优等奖”,真正让掇球壶达到名副其实的完美境界。

程寿珍紫砂壶

程寿珍掇球壶

 

四、顾景舟:彰显裸胎古朴韵味

顾景舟所制掇球壶,为近代革新之作,风格独树一帜。相比邵大亨作品更显内敛,较程寿珍之作更具古朴气息,尽显其壶艺严谨爽净的特质,将紫砂裸胎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掇球壶

壶身呈扁球形,配二弯流、直颈圆口与鼓腹卧足;壶盖亦为扁球形,圆球状壶钮搭配长垂环形柄。大、中、小三个球体沿中轴叠积,气韵饱满、淡定从容,壶身工艺精湛,触感滑若凝脂。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掇球壶

 

五、李涵鸣:当代古法传承典范

1966年生于宜兴的李涵鸣,是当代紫砂中青辈领军人物,母亲为紫砂高手鲍月兔,师从七大老艺人王寅春,深得古法工艺精髓。他从艺三十七载,潜心紫砂创作,作品屡拍高价,深受藏家青睐。

李涵鸣紫砂壶

李涵鸣掇球壶

其掇球壶延续浑圆硕大、浑厚华滋的特质,壶嘴短小前冲、曲线优美,壶把舒展飘逸,壶口略小、壶盖微拱、壶钮呈圆球状。

整作雍容大度、气韵生动,以优美弧线构形,于简练中显内敛古朴之美,虽为严格几何器形,却凸显制出作者深厚功力。

徐元明一脉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