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矮石瓢壶

    清人汪文柏《陶器行赠陈鸣远》中那句“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道尽了紫砂泥土的非凡价值。凝视着出自顾景舟大师之手的矮石瓢壶,思绪仿佛被引至小桥流水的江南画卷之中。

    07/14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瓜梨壶

    此瓜梨壶底钤“自怡轩”印,盖落“景洲”方章。壶身一面刻行书“茶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署款“石生”;另一面刻绘折枝花鸟图。据考应为顾老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所作,“石生”乃民国雕刻名家蒋永西。

    07/11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矮八方壶

    紫砂壶艺,形态万千,变化无穷。宜兴紫砂正是凭借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造型魅力,在艺术殿堂中绽放异彩。顾景舟大师以其卓绝的技艺与深邃的美学修养,将这一特质推向极致。他制作的矮八方壶,堪称其方器造诣的典范之作,不仅是实用茶器,更是饱含哲学意蕴与人文情怀的艺术杰作。

    07/10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匏瓜壶

    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制有一件匏瓜壶。顾老并非简单复刻古制,而是在深刻领悟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对经典壶式进行了精妙的优化与再创造。他赋予其更为和谐优美的形制,同时兼顾了使用的便利性,使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07/09
  • 顾景舟与任淦庭合作的段泥竹节壶

    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毕生创作的近百件壶艺珍品中,光素器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韵、洗练古雅的形制,构成了其艺术殿堂的主体,早已享誉寰宇。相比之下,他的花货作品则如凤毛麟角,尤为珍罕。而这件段泥竹节壶,正是顾老匠心经营花货艺术的典范之作,淋漓酣畅地展现了他在此领域的卓绝造诣。

    07/08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绿泥竹段壶

    绿泥竹段壶,整体工艺精湛利落,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气质温文尔雅,从容大度,将自然竹韵与文人意趣完美熔铸于紫砂方寸之间,堪称顾景舟花器序列中无可争议的经典代表。

    07/07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均玉壶

    均玉壶不仅是一件功能精良的茶器,更是顾景舟深厚艺术修养、严谨治壶精神与卓越创造力的结晶。它将紫砂方器的造型可能性推向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其方圆交融、刚柔并济的艺术语言,历久弥新,堪称不可多得的紫砂传世神品,在紫砂艺术史上占据着崇高地位。

    07/04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三足高腰线提梁壶

    紫砂泰斗顾景舟尤谙“师古而化古”之道,其作品往往脱胎于深厚的传统文脉,又焕发出卓然不群的创新光芒。三足高腰线提梁壶,便是他汲古开新、技艺圆融的巅峰之作,堪称紫砂艺术中“古韵今风”的典范。

    07/03
  • 南北两大博物馆收藏的陈鸣远筋纹器珍赏

    作为一代紫砂巨擘与花货宗师,陈鸣远作品中花器、光器及文房雅玩较为常见,而筋纹器传世稀少,尤为珍贵。今日,让我们聚焦南北两座重量级博物馆珍藏的陈鸣远筋纹杰作,跨越时空感受其匠心独运。

    07/02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掇球壶

    相较于邵大亨掇球的雄浑磅礴,顾氏之作更显含蓄内敛;对比程寿珍掇球的饱满丰腴,景舟之壶则透出高古质朴的气息,鲜明地烙印着顾氏壶艺特有的严谨法度与爽净风骨。

    07/02
  • 博物馆收藏的明清筋纹器精品

    筋纹造型在唐代金银、铜锡酒具中便已盛行。及至明代万历紫砂初兴之时,此风尤炽,成为主流。彼时名家如“明万历四大家”,多以筋纹器见长。今日,让我们走进博物馆深处,一睹明清时期那些传世稀少、气韵非凡的筋纹器珍品。

    07/01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笑樱壶

    笑樱壶,亦称笑罂壶,其雏形名为“三线壶”,设计灵感源自古代陶瓷贮茶器“罂”。后因壶钮形似枝头含苞欲绽的樱桃,遂得名“笑樱”。

    07/01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华颖壶

    顾景舟大师创作的华颖壶,堪称一件汲取传统精髓又焕发时代新意的杰作。此壶构思源于经典壶型掇球壶,顾老以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对其进行了精妙的取舍与升华,最终凝练出华颖壶独特的风貌。

    06/30
  • 紫砂六方壶式传世名作欣赏

    紫砂方器传世较少,经典六方器尤甚。“一方顶三圆”,道出了方器制作之难,尤以钝角、大圆角的处理最具挑战性,非经验老到者不能驾驭。今日,我们一同欣赏传世六方名品,领略大师手笔。

    06/27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秦权壶

    “秦权壶”之名,便源于其形制对秤砣的巧妙借鉴。它既是对那段“车同轨、量同衡”恢弘历史的遥远致敬,壶名本身更蕴含着“大权在握”的深意与期许。

    06/27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藏六方壶

    顾景舟大师的“藏六方壶”,无疑是一件凝聚着东方智慧与形神之美的紫砂精品。

    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