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锡-清代紫砂壶大师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申锡,活跃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字号子贻,虽留存世间的生平史料零散稀缺,亲手打造的紫砂壶更是“存世如星”,却凭借登峰造极的技艺,成为晚清制壶八大名家之一。

申锡紫砂壶

申锡制 | 方础壶

申锡(1821-1861),活跃于道光、咸丰年间,字号子贻,虽留存世间的生平史料零散稀缺,亲手打造的紫砂壶更是“存世如星”,却凭借登峰造极的技艺,成为晚清制壶八大名家之一。

民国时期,紫砂研究学者李景康与张虹曾在《阳羡砂壶图考》中为申锡写下极高评价:“考清代阳羡壶艺,蔚为名家者,当推子贻为后劲,此后则有广陵绝响之叹矣。”这份赞誉并非空穴来风。申锡对紫砂壶的痴迷近乎“痴狂”,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极致匠心。

他不局限于单一器型,既能以方器彰显刚劲风骨,又能以圆器勾勒温润曲线,花器的灵动、筋囊器的精巧乃至文房器的雅致,在他手中皆能化为精品,其技艺之全面,在清代紫砂匠人中实属罕见。

更难得的是,申锡深谙“壶载文化”之道。他常与杨彭年、瞿子冶、朱石梅等紫砂名家与文人合作,将诗词的意境、绘画的笔墨、雕刻的肌理融入壶艺创作。

在他的手中,紫砂壶不再是单纯的泡茶器具,而是成为集工艺美与文化美于一体的艺术品,让“文人紫砂”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这种对紫砂文化内涵的拓展,远比单一的技艺传承更具深远意义,它让紫砂壶从实用器物升华为承载文人精神的载体,为后世紫砂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文化根基。

申锡的传世作品虽寥寥无几,但每件都堪称“国宝级”藏品,被专业博物馆收藏,故宫博物院亦藏有其传世精品。

其作品壶底常用“茶熟香温”、“茶熟香温者帝元”篆书方印,盖内及壶把多钤“申锡”楷书或篆书款识。

徐元明一脉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