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的一份好礼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六一”前夕,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其中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指南》指出,“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六一”前夕,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其中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指南》指出,“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此前在一些早教机构的鼓吹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应试教育幼儿化甚嚣尘上,不少家长被“洗脑”,以“天才”的标准考量自己的孩子,孩子未能熟读古文,没认多少汉字,不会ABC,做不出乘除法……就忧心忡忡,怀疑孩子智商是否正常,要带孩子去求医问药。还有些家长则以为孩子已输在起跑线上,为奋起直追就把孩子送进兴趣班、特长班“拔苗助长”。现在《指南》放在面前,家长看得分明,再也不用杞人忧天,孩子也得到了“解放”。

《指南》的发布,不但是为了给孩子减负,更是为了把健康成长的空间还给孩子。人的成长与发展是德、识、才、学诸因素的综合,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阻碍孩子的成才。幼儿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其深远意义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重智轻“心”甚至弃“心”的“超前教育”,不仅剥夺了孩子自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终身发展极为有害。

“六一”前夕,《指南》出台,是献给孩子的一份好礼。

(文:初文   辑:寒蝉)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