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宜兴环科园来了一位“大咖”--麦格理集团。该集团旗下的Tigris水务基金管理公司已与园区签下合作协议,眼下正共同探讨项目操作办法、合作框架等事宜。作为亚太区最大的专项投资和金融服务公司,未来,该集团将作为强大的资本“后援团”支持宜兴企业抢占“一带一路”项目。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介绍说,从企业单打独斗,到园区制定方案带队出击,到如今的强强联合抢机遇,园区“一带一路”篇章在不断续写着亮点。
环科园的“一带一路”之行源于企业自发。“有些企业早早便‘走出去’了,但走得比较艰难。”环科园环境区域中心副主任谢慧超坦言。碧诺环保是宜兴环保界的一颗“新星”,它的研发部在日本,生产基地在中国,销售部在菲律宾,客户涉及日本、波兰、印度等地,在污泥处理领域获有40多项专利,公司成立两年便斩获马来西亚10多个项目订单。“虽然成绩可观,但背后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跑个十几回能拿下一单就很不错了,单枪匹马走天下很艰难。”企业负责人蒋子厚感叹。除此之外,环科园许多企业还是利用“抱大腿”的方式走出去的,有的借助央企等力量承接一些小项目,有的还仅是出口设备,真正的大赢家不多。
牵线搭桥,园区当好“领队”与“红娘”。2012年,环科园与环保部东盟中心签署了三年战略合作协议,达成了一揽子合作意向。这一“联姻”就像是一剂催化剂,不但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请到了宜兴,还将一批部委资源带到了园区。环科园连续三年承办“一带一路”相关会议、培训、产业对接,企业不但得到了定制式辅导,还收获了一批信息资源。去年,为掌握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第一手资料,园区对200多家环保企业进行调查,其中78家企业有“走出去”意向,为园区下一步战略部署指明了方向。为解决调研中企业提出的问题,园区一面着手与10个东盟国家联合撰写产业调查报告,汇编《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政策与实践》,一面率领在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领域业绩突出且已经与东盟国家有过合作的4家企业赴泰国、印尼参加环保技术合作研讨会,发起了带队出征“一带一路”的首场“战役”。
这次“出征”,宜兴企业家不但从泰国、印尼的官员与专家那里了解到当地的投资市场、政策环境、相关的行业标准、投资将面临的风险挑战,还斩获了一批项目。参加研讨会前,博大环保在泰国的一个意向型项目很棘手,由于体量较大,企业是想做又不敢做。“此次研讨会,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相关专家就我们这一项目进行了具体剖析,能不能做、如何做都给出了明确的方案,项目谈判一下进入了‘绿色通道’,一个月后便拿下了这一20亿元的区域治理项目,今年还在泰国注册了公司。”博大环保负责人陈效新说。如今,类似的国别对接交流,环科园每年要组织30多次。
截至目前,环科园已有30家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合作,一环集团、凌志环保、新纪元等7家企业赴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和代表处。企业走出去底气更足了,从“抱大腿”转为“总工”,江华集团与泰国合作工业园PPP项目、凌志环保承接总投资达6436万美元孟加拉皮革污水处理厂项目、江苏龙洲环保工程在越南签下了6000多万美元的环保水处理工程项目……前阶段,环科园再次“操刀”,集中45家国内外优秀环保企业结成联盟,瞄准“一带一路”资源项目,开展合作。除此之外,着眼于补短板,环科园与新加坡最大的环保公司中信环境合作,增强产业实力;与在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有着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经验的浩远集团合作,斩获更多的市场资源。
(蒋梦蝶)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