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士"。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1288万成交顾景舟制大提壁壶
2012年5月拍卖成交作品。
材质:紫泥
款识:景舟制匋(底款);顾景舟(盖款);壶叟(把款)
说明:附吴群祥鉴定证书
至一九七八年起,顾景舟历经四次修改,跨越二十余年,用全部心血、精力、智慧,创造的传统经典之作。而此款拍品的不同之处正是顾景舟经过四次修改后的成熟作品,尺寸也大过以往的同款提壁壶。做工的精湛,壶嘴的秀挺都更加的体现出来
1344万成交明 时大彬制圈扭壶
2010年西泠拍卖成交作品。
著录:《荆溪紫砂器》封面、图版2第18页,黄健亮,黄怡嘉主编,唐人工艺出版社(台湾),1999年。
说明:底款:万历己酉 时大彬制
拍卖会:2010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704万成交清康熙/雍正 陈鸣远作宜兴紫砂南瓜式壶
2011年拍卖成交作品。
壶七棱腹,卷叶成流,瓜藤作壶柄,瓜梗作盖钮,南瓜造型活灵活现。一边刻「骨清肉腻 和且正,摘苏句。鸣远」、「陈鸣远」篆书款。陈鸣远,生卒年不详,清康熙、雍正时期宜兴紫砂名匠。他出生于紫砂工艺世家,父亲陈子畦亦是制壶高手,陈鸣远既师承父亲,亦勇于开拓创新。他善以自然万物塑成象生茶壶、笔架或器物,造型惟妙惟肖。他为明代紫砂工艺开拓新路,被誉为「清代第一家」,其作品常被宫廷选做贡品。罗桂祥旧藏陈鸣远紫砂作品中,有很多附作者刻款的象生作品,包括梅枝形笔山,以及清供摆设如菱角、荸荠、核桃、花生等,见1990年香港艺术馆出版《宜兴陶艺--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