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壶人讯(晚报记者 何小兵)通常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与他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有关。也有例外。在宜兴丘陵地区的洑西村,年逾半百的村民程一新兴趣广泛,是一位有着多重社会身份的“多面手”。迄今为止,他出版了易学专著,是中国易经协会会员,是远近闻名的易学专家;他是作物栽培专家,编著的《栝楼高产栽培技术》一书,成为安徽绩溪等中国南方诸多城市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教材。此外,程一新还潜心陶瓷材料研究、诗词格律研究等等,并且每每有所建树。
宜兴油车水库因为植被丰富和风光旖旎而远近闻名,程一新家所在的洑西村就在水库边上。1976年高中毕业后,他参了军,作为一名铁道兵参与南疆线路建设,1981年复员返乡。如今,程家已是五代同堂,一门出了21个大学生,9名共产党员。程一新培养了一儿一女,女儿当教师,已经获得小学高级职称;儿子从地方院校进入军营,如今已是连队指导员,驻守在西藏的中印边界线上。每年大年初一,程一新家中很热闹,一大家子簇拥在今年已经87岁的程一新的母亲身边,喜气洋洋。程一新的履历并不算复杂,他曾在宜兴武装部当过新闻报道员,在乡政府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当过工作人员。如今,程一新的家庭收入实现多元化,仍然守着家前屋后的几亩山林地。因为他平日里总沉浸在个人兴趣与爱好中,日子过得十分舒坦。
程一新所著的《易历》一书,填补了易经历法研究的一个空白,被全国易学界推选为易经学专业读本,成为广大易经学爱好者的工具书。他编著的作物栽培一书由中国教育出版发行集团出版发行,获得了科技进步奖。他根据易经文化和紫砂文化的特点设计制作的《八卦生肖紫砂壶》具有美观实用的功能,在北京获了奖,还获得了外观专利证书。不久前,程一新还被吸收为宜兴市楹联学会会员和荆溪诗社社员,基于他在诗词格律方面的兴趣爱好和写作实践水平。眼下,程一新正在专心致志地琢磨宜兴紫砂陶与龙泉青瓷的材料属性,他希望通过陶瓷工艺的烧成环节进行技术革新,将陶与瓷实现有机统一,创造出精美的陶瓷器件来。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栏目摄制组慕名赶到宜兴山村,从这个山旮旯里的铁道兵驿站采集素材。原来,程一新担任着江苏省铁道兵联谊会理事,甘肃、陕西、辽宁大连等地的铁道兵老兵到过他的家,宜兴山村俨然成为铁道兵老战士心目中的南方驿站。长期以来,程一新没有固定工资性收入,出版书籍或者接待各地战友、易学爱好者等等,完全自己掏腰包。不过,在程一新的朋友和当地村民眼中,他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人,熟悉他的当地镇村干部在提及程一新时,伸出大拇指称赞:“这个绝对是我们湖 山里的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