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十佳共产党员”丁国锋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说起丁国锋,很多人都很佩服。这位土生土长的“泥腿子”,没有上过大学,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即使生活再难再苦,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凭着对文艺创作的一股子热情,笔耕不辍。

七月的午后,雷雨阵阵,就在宜城月城街的居民忙着关窗收衣的时候,在东仓桥下的一个小出租屋里,住户丁国锋却稳稳地坐在桌前翻看着资料,仿佛外面轰隆隆的雷声和街坊奔走的脚步声都与他无关,整个心都放在了修改数遍的剧作集《琴堂剧稿》上。“这是我多年创作剧本的一个合集,今年总算要出版了,算是我对自己30多年创作经历的一个总结吧。”手捧这部尚未装订的手稿集,丁国锋感慨地说。

说起丁国锋,很多人都很佩服。这位土生土长的“泥腿子”,没有上过大学,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即使生活再难再苦,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凭着对文艺创作的一股子热情,笔耕不辍。看过他小戏的人都知道,丁国锋特别善于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捕捉描述人情百态,他的很多作品都寓教于乐、发人深省。前些年,针对农村一些地方出现“抛荒田”、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老丁编了部小戏《宝中宝》,警示人们粮食生产不能松,叫农民别丢了“宝”;徐舍镇信用社门口有个坑,一袋水泥就能填平,却偏没人管,到后来要用几吨水泥才修好,他就以此为题材写出部得大奖的小品《坑》。此外,揭露少数企业老板“包二奶”的《二奶进门》,教育农户支持外地老板进驻办厂的《奠基》,宣传群防群治抗击非典的《非常时刻》等,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常跟他搭档的农民演员丁菊芬总说:“什么事情‘戳’他眼睛,什么事情叫人掉眼泪,他就编什么戏。从计划生育生娃娃写到养老送终丧葬新风,他把人一世的欢喜、烦恼事都写尽了,连殡仪馆都去采访。”30多年间,丁国锋先后创作了小戏、小品剧本80余个,获得的各级各类奖项数也数不清,成了业内响当当的“得奖专业户”。

可是面对众多荣誉,丁国锋从未有过一丝傲气,始终保持着一份坦然和平静。从2007年进入市文化馆成为创作辅导员开始,丁国锋就在城里租房子住了,最早的时候租在大人巷里,后来又搬到了月城街,不过六七平方米的小租屋内,只有一张床、一张小方台和几张高低不一的旧凳子。设施虽然简陋,但老丁却住得特别踏实。“不少朋友劝我换个好点的地方,比较一下,钱也不会多多少。可是我不愿意,我住在这些老屋子里不是为了省钱,是为了接‘地气’,住在这里的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他们身上有故事,这些都是我的创作源泉。”丁国锋的这块充满着老宜兴味道的小天地,也吸引了很多爱好文艺创作的朋友。每到晚上,这个小租屋俨然成了一个小茶馆,大家围坐一起,喝茶聊天,论热点事件、品家长里短、交流写作心得,每每说到某个触动丁国锋灵感的关键点,老丁都要记下来,在他看来,这些东西都是非常珍贵的素材。 

“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创作“痴人”丁国锋,不仅获得了老百姓、同行的肯定,更感动了数以万计的网民。今年以来,中国文明网登出的丁国锋个人介绍被网友们阅读了无数遍,每个人都被这位农民朋友的执着所震撼,纷纷投上支持的一票,丁国锋也因此成了6月敬业奉献的“中国好人”。对获得这样的荣誉,丁国锋声音微颤地说:“作为一个农民业余作者和农村普通党员,我非常感激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对我的真切关爱,我没有别的回报,只有用全身心的工作来作真诚的报答。”

丁国锋认为,在创作的路上,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还有一个观众要看他的戏,他就会一直写下去。“现在手头已经创作了一个小品本子,演员也都排演完毕了,接下来就要根据专家的意见精心打磨,明年再次冲刺‘中国戏剧奖’!”对于创作越发“有感觉”的丁国锋,自信满满地对记者说。  

(耿蕾)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