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阳羡小学、市实验中学和宜兴外国语学校等城区三所学校首次施行了择校公开摇号。上午8点半,市实验中学南校区报告厅外排满了前来择校摇号的学生和家长。他们依次出示择校生登记回执,在票箱内抽取号码签,在学校老师指导下进入报告厅,按座位号坐下,静待摇号。
9点10分,市实验中学副校长杜达文告知了相关情况和规章。根据6月27日市教育局出台的《2014年宜兴市城区小学、初中招生方案》,该校在第一批次施教区学生招生后仍有空余学额,且第二批次择校生登记人数超出了空余学额数,需采用实名摇号的方式录取择校生。市公证处的两位公证员全程操作摇号,两位家长代表上台监督。公证员将写有“录取”字样和“不取”字样的纸条,分别装入空信封内,然后倒入透明抽签箱。这时,抽签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台下实际登记到场的280位家长和学生顿时全神贯注。
9点30分,抽签开始。1号家长周伟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只信封,一边默念“录取,录取”,一边忐忑地打开纸条,“不取”的字样让他顿时沮丧不已。2号家长沈利刚闭着眼睛摸出了一只信封,“啊,是录取!太棒了!”作为第一个抽到“录取”签的家长,他激动地向着台下挥了挥纸条,“我手气不错!”在老师带领下,他到报告厅外登记录取并领取了入学通知书等材料。对于未摇上号的学生,根据市教育局安排,本地学生原则上回原施教区学校就读。未被录取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市教育局会按照相对就近原则,统筹安排到学额不足的相关公办学校就读。记者在现场发现,无论摇号结果如何,家长和学生情绪都还比较平静。外来务工人员白莫生一边在未录取的外地户籍择校生调剂登记册上登记,一边对记者说:“整个过程都挺透明的,180:280的录取比例也算比较高,总有人抽不上,怪自己运气不好吧,现在就希望女儿能被安排个不错的学校。”
据了解,昨天,市实验中学从登记择校的286名学生中摇号录取了180名,宜兴外国语学校从登记择校的269名学生中摇号录取了150人,市阳羡小学从登记择校的47名学生中摇号录取了24人。
图为摇号现场。
(本站见习记者 陈 娇/文 记者 马 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