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紫砂史上,陈鸣远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凭借精湛技艺留下无数传世佳作。而“壶妖”这一独特称号,背后藏着一段与他的经典作品相关的趣事,还要从康熙年间诗人金张的记载说起。
陈鸣远画像
金张在其著作《岕老编年诗抄》中,不仅收录了二十多首记录与陈鸣远交往的诗文,更留下了关于“壶妖”称号由来的关键线索。
《鸣远至携赠莲花壶》一诗中写道:“揖罢探怀出,生成一朵娇。荷花匀瓣瓣,莲子活摇摇。仿古法尽变,匠心趣独饶。要知雕琢巧,有客斥壶妖。”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陈鸣远赠送莲花壶时的场景:行礼过后,陈鸣远从怀中取出这把壶,它宛如一朵鲜活绽放的娇美莲花,花瓣排布均匀自然,更令人称奇的是,壶盖上的莲子竟能灵活晃动,仿佛下一秒就要脱落。
这般逼真到近乎“诡异”的工艺,让在场宾客惊叹不已,甚至脱口而出将其称作“壶妖”,“壶妖”的称号也由此流传开来。
苏州文物商店
这把引发惊叹的莲花壶并非传说,而是真实传世的珍品,它原藏于苏州文物商店,有着“莲心壶”、“清德壶”等别称,正式名称为“莲形银配壶”。
这把壶的存在,成为陈鸣远技艺登峰造极的直接见证,他突破传统仿古的局限,将匠心与巧思融入每一处细节,让紫砂器物不再是单纯的实用器具,更成为充满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陈鸣远莲形银配壶
从金张的诗文记载中,还能窥见陈鸣远与文人阶层的深度交融。两人自康熙二十五年结识后,密切交往长达八年以上,也是在这一年,陈鸣远凭借出众才华被载入《宜兴县志》,书中特意提及“年虽未老,而特为表之”,可见当时他已锋芒毕露,艺名远扬。
陈鸣远莲形银配壶
金张虽一生未入仕途,却对紫砂有着极致热爱,对陈鸣远更是礼遇有加。陈鸣远常到金张家中小住十天半月,为金张及其友人定制紫砂茶具与文房用品。
陈鸣远莲形银配壶铭文拓片
这种“坐艺”模式,既让文人能近距离欣赏创作过程、参与定制孤品,也让陈鸣远的技艺得到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同时兼顾了生活所需,还能从文人交流中汲取灵感,开拓艺术眼界。
康熙二十六年,金张在诗中写道:“迿君来三番,以我为安宅,来辙做数壶,愿一累至百…… 君既署壶隐,我亦称壶癖”,字里行间满是对陈鸣远的赏识与二人因壶结缘的深厚情谊。
金张《岕老编年诗抄》片段
陈鸣远的艺术成就远不止于此,他打破了晚明紫砂简练素雅的静穆风格,在清初紫砂艺术的发展中,开创出文丽工巧的新风格,风格多变且充满意趣。他与文人的深度交游,让其作品浸润了浓厚的文人气息,成为名副其实的“文人壶”先锋。后世闻名的曼生壶,便是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文人壶推向高峰。
而“壶妖”这一称号,不仅是对他莲花壶工艺精妙的惊叹,更是对他以匠心赋予紫砂器物灵魂、推动紫砂艺术突破创新的高度赞誉,也让他在漫长的紫砂历史长河中,成为一道高大而动人的艺术剪影,始终被后世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