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宝珍施艺精到,甘愿受贫,也不肯制作粗货,以廉价所得谋生。传器有葵仿古壶、紫砂大磨壶、竹鼠壶、传炉壶、鱼化龙壶、圆条壶、犀登壶等。
李宝珍制 | 葵仿古壶
李宝珍(1888-1941),宜兴蜀山南街人,是民国时期紫砂工艺领域的代表人物。他身形高大挺拔,脸上虽有疤痕,为人却忠厚老实。出身贫民家庭的他,自幼便深知生活艰辛,这份底层经历也塑造了他坚韧质朴的品格。
年少时,李宝珍有幸拜入紫砂名家俞国良门下,凭借过人的悟性与刻苦钻研的精神,尽得师门真传,制壶技艺日益精湛,逐渐在业内崭露头角。
1915年,他因技艺出众被宜兴利永公司看中,与杨阿时、吴云根一同远赴山西平定县,参与创办平民陶器厂,担任技师一职。在山西的三年间,他不仅将宜兴紫砂技艺带到北方,更结合当地陶瓷资源探索创新,为两地陶瓷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期满返回家乡蜀山后,李宝珍凭借积蓄添置了三间平房,从此娶妻成家,生活逐渐稳定。1933年,他又受邀前往苏州兴办陶器厂,再次以技师身份投身紫砂技艺的传播与推广,为时二年。
李宝珍一生秉持匠人初心,施艺极为精到,对作品质量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即便生活清贫,他也坚决不肯制作粗制滥造的“粗货”,始终以精湛工艺打造每一件作品,仅靠合理收入维持生计,这份坚守在动荡年代尤为可贵。
如今留存的李宝珍传器品类丰富,涵盖葵仿古壶、紫砂大磨壶、竹鼠壶、传炉壶、鱼化龙壶、圆条壶、犀登壶等,每一件都造型规整、工艺细腻,尽显其深厚的技艺功底,成为后世研究民国紫砂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