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燕亭制 | 东坡玩砚壶
蒋燕亭(1890-1943),又作蒋彦亭,原名宏高、鸿鹄,曾用名志臣,后改名燕廷、燕亭,籍贯为宜兴川埠潜洛。蒋燕亭的艺术启蒙始于家学,早年便追随父亲学习紫砂技艺,在日复一日的捶泥、制坯中,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而后,他又主动向友人研习雕塑技艺,拓宽了艺术视野。
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常于田间地头、山林溪畔驻足,细致描摹飞禽走兽的灵动姿态、虫鱼花草的鲜活样貌,将自然之美融入心中,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凭借着过人的天资与灵巧的双手,他对紫砂材质的特性有着精准的把控,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20世纪20年代后期,蒋燕亭在紫砂界逐渐崭露头角,其创作领域广泛,尤其擅长制作水盂、水滴等文房用具以及各类杂玩摆件,而雕塑器型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些作品造型精巧,细节生动,尽显其高超的技艺水准,在当时的紫砂圈内赢得了不少赞誉。
进入30年代,蒋燕亭的艺术创作步入成熟期,其精湛技艺得到了外界的高度认可,被聘请至上海专门从事古董及紫砂古器的仿制工作。这期间,他对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等名家的经典之作进行深入研究,从器型的比例到纹饰的细节,都力求精准还原。
其所仿作品不仅在外观上古色古香、端丽清秀,更在气质上与原作一脉相承,难辨真伪。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蒋燕亭对五色土的运用堪称精妙,他能根据不同作品的需求,巧妙搭配各色紫砂泥料,使作品在色彩上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与和谐之美。
无论是仿制作品还是自主创新的作品,蒋燕亭大多以其他名家的名号落款,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虽让他在当时未能以自己的本名广为人知,却也从侧面印证了其技艺的高超——作品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
如今,他的作品如“铁画轩”款东坡玩砚壶等,已成为紫砂收藏界的珍品,而蒋燕亭本人也因其独特的艺术经历与卓越的技艺,成为紫砂历史上极具研究价值的人物之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与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