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壶的传统器型中,西施壶以柔美见长,石瓢壶尽显文人风骨,而仿古壶则凭借端庄稳重的气质,与前两者并称为“紫砂三巨头”,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器型。这款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的壶型,其诞生与演变历程,更是紫砂文化史上一段值得细品的佳话。
邵大亨仿鼓壶(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藏)
一、仿古壶的起源
仿古壶的源头可追溯至清代,由紫砂巨匠邵大亨首创。最初,这款壶型并非名为“仿古”,而是因壶身形似大鼓,被称作“仿鼓壶”。其器型以鼓形为基础,身筒圆润饱满,线条简洁流畅,奠定了端庄大气的基调。
邵大亨仿鼓壶
后世紫砂泰斗顾景舟对邵大亨的制壶技艺极为推崇,壮年时期,他以邵大亨的仿鼓壶为范本,潜心钻研每一处细节,从盖、颈、肩到腹、底、钮,皆用心揣摩,既为致敬先辈的匠心,也为传承经典技艺。
顾景舟仿古壶
在反复临摹与思考中,顾景舟深感邵大亨作品的精妙难以超越,为表自谦之意,遂将自己的仿作命名为“仿古壶”,既含仿古代贤人之作的敬意,也寄托了对传统工艺的追慕之情。
二、仿古壶的发展
作为光素器的代表,仿古壶的器型几乎涵盖了圆器的所有核心结构,从盖沿的弧度到壶底的比例,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考量,因此成为后世制壶者入门学习的必做款式。也正因如此,历代紫砂名家在传承这一器型时,纷纷融入个人风格,让仿古壶衍生出多样韵致。
程寿珍仿古壶
清末名家程寿珍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寿珍掇球壶”闻名于世,其所创的“寿珍嘴”造型独特,线条挺括且出水流畅,后来这一设计也被应用到仿古壶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寿珍仿古”。
与传统仿古壶相比,寿珍仿古的壶盖隆起更显饱满,近乎半弧形,颈口也略高,搭配标志性的“寿珍嘴”,让端庄的器型多了几分灵动。
顾景舟“座有兰言”仿古壶
顾景舟对仿古壶的改良则更为深入。他一生以邵大亨为楷模,所制仿古壶风格鲜明,若说邵大亨的仿古壶尽显饱满大气,顾景舟的作品则更添清秀文气,尤其到了中晚年,他所制的仿古壶线条更为疏朗自然,骨肉比例愈发匀称。
其中,他与沈孝鹿合作的“座有兰言”仿古壶堪称经典,这是一款定制礼品壶,以邵大亨的仿鼓壶为基础改款,二人仅用一个月便完成了110把,其精湛技艺与高效协作令人惊叹。这款壶采用扁腹造型,壶体圆润,短弯流自然胥出,圆形壶把顺势而起,整体收展有度,尽显雅致。
除了基础款的改良,仿古壶还衍生出“仿古如意”与“扁腹仿古”两款经典变体。
储铭仿古如意壶
仿古如意壶最早由储铭创制,后顾景舟在此基础上优化,成为后世争相临摹的范本。它采用压盖式设计,颈口无明显线杠,壶身饰有如意纹。
顾景舟仿古如意壶
储铭所制的如意纹近于卷草纹,线条灵动;顾景舟则将其改为心形如意纹,与桥形如意钮相呼应,同时让壶口与壶盖边沿形成一条饱满的灯草线,口、盖各占一半,细节处尽显考究。
顾景舟扁腹仿古壶
扁腹仿古壶则是将传统仿古壶的身筒做扁而成,顾景舟所制此款壶最具代表性。壶身更扁,脖颈偏矮,口盖宽大,线条依旧流畅自然。一弯流不仅出水有力,且不涎水,壶把握持轻巧舒适,平衡点极佳。
据说当年日本陶业大师到访宜兴时,顾景舟再三斟酌后,特意用这款扁腹仿古壶沏茶待客,足见其在顾老心中的地位。
淘壶人藏 恽志培制 仿古壶
纵观仿古壶的发展历程,其器型演变并不算多,而这恰恰印证了它的经典。从邵大亨的仿鼓壶到后世的各类变体,每一处细节都已臻完美,若想再做改动,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更需独到的创意,非一般工匠所能企及。
淘壶人藏 惠祥云制 仿古壶
如今,仿古壶依旧是紫砂界的经典之作,它承载着清代以来的制壶智慧,也见证了历代名家的匠心传承。在重拾这份经典的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创作者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为仿古壶注入新的设计灵感,让这一古老器型焕发更多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