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环保局严格执法耐心调解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宜城街道,一大早,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局副局长蒋晶和同事石良便整理好材料,拎着工作包匆匆忙忙地出了办公室。

宜城街道,一大早,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局副局长蒋晶和同事石良便整理好材料,拎着工作包匆匆忙忙地出了办公室。“今天上午要去处理两个投诉纠纷,一家小饭店、一家企业。”两人边说边驱车前往投诉第一站:宜城街道土城路上的一家小饭店。

车刚停稳,一位50多岁的阿姨便立即迎了上来,“你们是环保局的吧,昨天说好上午8点到的,还真是守时。”这位阿姨就是那位投诉人,她家住在土城路上一幢居民楼的二楼,楼下是一家刚开不久的小饭店。阿姨说,每到饭点,她家就会飘进浓浓的油烟味,真让人受不了。“您别急,我们去看看情况再说。”在阿姨的指引下,蒋晶和石良来到这家小饭店,虽离中饭时间还早,但店内已有人在择菜、洗菜。蒋晶和石良说明来意,店内走出了一位中年男子,自称是老板。听说为油烟投诉而来,老板也一脸无奈。他说,地下排放和安装油烟分离装置,这些该做的措施他们都做了,但因为房子太老,门和窗户都不密封,加上夏天做菜时也很难把门窗关得紧紧的,所以还有油烟“跑”出来。这位老板说,他现在也骑虎难下,他已把所有的积蓄投到了这里,如果店不开了,那生活便没有着落;如果开吧,楼上居民又有意见。“大家互相谅解吧……”随后的两小时,蒋晶和石良便在这家小店里让楼上居民和老板坐在一起,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后,在两位执法人员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双方达成了谅解共识。

“我们的工作,靠嘴皮子说是关键。”眼看快午饭时间了,蒋晶说还是不要歇了,去那家被投诉的企业看看,一般中午企业老板都在。去企业的路上,蒋晶介绍这家企业主要销售机械设备,同时也为客户提供清洗设备的售后服务。前段时间,在清洗设备时,这家企业使用了刺鼻的药水,味道浓得令周围交机小区的居民无法忍受。到达位于宜城街道东虹路的这家企业时,老板正打算吃饭,听说是居民投诉工厂,老板并没有否认事实。于是,蒋晶和石良又“唠叨”了个把小时,和老板讲政策、讲道理。最后,老板拍板,争取尽快在厂内安装气味吸附装置,并把一部分车间密闭起来,让清洗时产生的化学气味不再飘出去。

目前,我市城区约有小饭店、KTV、酒吧等“小三产”单位2000余家,由于大部分都开在居民区,因此关于噪音、油烟污染等投诉层出不穷,但处理这些投诉时,蒋晶说执法人员往往也“有苦无处诉”,一方面那些老板通常会强调“我有营业执照,我的店合法”,虽然环保部门可以要求其采取相关措施来治理,但由于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不少店家都是敷衍了事。这时,环保部门只能要求法院介入,但这个介入的周期相对较长,有时候等一个周期结束,一些店可能已经换老板了。另一方面,如果处理没有“立竿见影”,投诉人又会说部门不作为。因此,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只能靠“碎碎念”。

(萍文  李渊)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