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出神韵 闲指摘飞花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刘一飞老师善篆刻众所周知,其作品大多选用经典器型,造型古朴,刻绘灵动传神,深受广大壶友的喜爱。但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制壶和刻绘功夫到一个更高的级别,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贺刘一飞老师荣升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刘一飞,男,1974年9月28日生于江苏。艺名“野风”、“缶缘”,国家级工艺美术师职称,中国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江苏省紫砂协会会员。199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从事紫砂装饰创作。善篆刻,作品曾多次获得奖项,其中《井栏壶》被无锡市博物馆长久收藏。其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受到业内人士一致好评,在2012宜兴紫砂壶名家排行榜中,以222票的成绩位列第三名。

刘一飞老师善篆刻众所周知,其作品大多选用经典器型,造型古朴,刻绘灵动传神,深受广大壶友的喜爱。但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制壶和刻绘功夫到一个更高的级别,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对于一位紫砂工艺师来讲,只有在不断地制壶过程当中,集百家之所长,展个人之特色,不断积累,厚积薄发方能成大器,为大道。刘一飞老师正是在不断的创作过程当中吸取经验,发挥创新意识,手底下见真章。而纵览刘一飞老师的作品,就会发现老师不可磨灭的成长之路。

例如这一款红皮龙石瓢,壶身正面刻绘一只尖喙鸟儿,细细的爪抓握住同样细细的枯枝,斜转着头来梳理羽毛,再加上壶身反面陶刻的“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诗句,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秋风肆虐,吹落黄叶,只剩一两片颤颤地立在枝头摇摇欲坠,突得一只鸟儿飞来,在细枝上晃荡几下之后,睁着溜圆的眼睛探视四周,说不定还脆脆地鸣上几声,待到觉得安全了,这才反身梳理方才被秋风吹乱的细羽。如此生动传神,令人对老师精湛的刻绘工艺神往不已。

再如老师的一款小石瓢,正面刻绘了几枝竹枝,陶刻了“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是为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壶身反面陶刻“清心”二字,警世意味非比寻常,现代人往往太过浮躁,将以往的积淀抛之脑后,追名逐利,沽名钓誉,丢失本心。水能涤濯人的身心,竹是高风亮节、虚心求教之征,水与竹合并,清心乃水到渠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刘老师正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学习深造,仔细琢磨,走过了磕磕绊绊的石子路,才能完成如此生动传神的刻绘,来到光明的坦途。如今老师升职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可以说,这一切不过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而已。

(撰稿:吴亚会  编辑:汪洋)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