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水乡“身份”,但宜兴对于水资源的珍视与爱惜从未减少半分。近年来,我市积极制定完善节水规章制度,科学编制节水规划,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深入开展节水宣传。企业里,推行循环用水,为转变发展方式再添有力一笔;小区中,推广节水器具,引导市民自觉使用;家庭内,倡导一水多用,节水往往从拧紧水龙头做起……全市上下从身边点滴去努力践行节水,节水工作成效显著。为此,今日起,本报推出“江南水乡 践行节水”系列报道,充分展现我市节水事业的蓬勃生机。
虽然身处江南水乡,但宜兴人用水却越来越节俭。近日,市节水办公布了一组数据:居民生活日用水量由2010年的121.18升/人·日,下降到去年的113.79升/人·日,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10年的89.12%上升到2011年的90.5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由2010年的24.95立方米/万元降到了去年的22.05立方米/万元,节水器具普及率去年达100%。节水工作的“大跨步”前进,得益于我市日益精细化的节水管理。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物质支撑。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城市水资源和节水工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节水工作,成立了市节水增产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节水实施方案。2007年,为进一步推进节水工作,我市专门成立了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全市计划用水、地下水资源等城市节水管理工作。
制定精细化的法规体系,拧紧节水管理的“龙头”,是获取有效节水的“金钥匙”。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政策法规为依据,先后出台了《宜兴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宜兴市雨水利用管理办法》、《宜兴市节约用水奖惩制度》、《关于对我市居民用水试行阶梯式计量水价的通知》等,对计划用水、超计划超额加价、再生水和雨水利用、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等作了明确规定,从而使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节水工作步入了规范管理的轨道。为增强用水大户的节水意识,2008年,我市专门作出规定,将城区月用水量超过500吨的企业(单位)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范围,每年下达计划用水指标,实行月统计、月考核、超计划累计加价收费,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经常性督查检查,帮助其改进。2009年,我市又编制出台了《宜兴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2009-2020),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不同行业的用水效率和节水潜力,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份节水“秘籍”,还大大提高并完善了节水工作管理、技术水平和保障措施;2011年编制完成的《宜兴市雨水利用管理办法》,又积极鼓励和引导各单位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工程。这些精细化的法规体系,成为我市节水管理工作前进的重要“推力”。
为让节水理念化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我市还致力于宣传“精细化”。“节约用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节约用水,关‘住’点滴”……近年来,市相关部门在城市主要道路两侧、重点广场上设置了一批节水宣传大型公益广告牌,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和影响,使群众逐渐养成节水习惯。针对学校、企业等用水大户,我市还专门制作了节水宣传展板,定期开展巡回展示。此外,我市还抓住“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及“世界环境保护日”等重要节点,发放节水宣传资料,免费上门为居民更换节水型龙头,举行社区节水文艺表演、节水知识竞赛、“人·水·情”摄影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真正使节水知识走进社区、贴近校园、亲近企业、深入农村,营造了全社会节水减排、保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