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山人重生态 造美丽宜兴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都山村,一个鲜花与绿树相映的“乡村都市”。随着社会的进步、视野的开拓,村民们对幸福的理解也在发生着变化,农民的身份又开始得到重视,代表着健康、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又在都山的土地上兴起。

都山村,一个鲜花与绿树相映的“乡村都市”。随着社会的进步、视野的开拓,村民们对幸福的理解也在发生着变化,农民的身份又开始得到重视,代表着健康、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又在都山的土地上兴起。

最近一个月,每到中午,官林镇都山村老年活动中心就格外热闹,一箱箱新采摘的草莓刚运到,就被排队等着的老人们领回了家。“这些草莓都是我们村生态园种的,本村55周岁以上的女性、60周岁以上的男性,每人都可以免费领一箱,2000多人一个不落。”村委会工作人员薛天群说,给老年人免费送水果,是近年来都山村精心准备的“生态礼包”中的一项。

  都山村,一个鲜花与绿树相映的“乡村都市”。全村共有村民1968户、6300多人,2012年,都山村工业应税销售超135亿元,其村级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5年位列全市第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村党总支书记刘洪林就多次组织村干部到华西村学习取经,确立了“坚持走壮大集体经济的道路、坚持走现代化新农村的道路、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思路。多年后,都山村里30多家工厂拔地而起,154套别墅、2000多套商品住房星罗棋布,85%的农户搬进新居集中居住,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商铺超市、休闲广场、运动场地等全部建成投用……在这样一个教育、商业、娱乐、休闲、服务等功能配套齐全的“农村都市”中,绝大多数都山人都走出田埂走进了工厂、领起了工资,虽然生活中的“农味”淡了,但逐年提高的家庭收入、日益改善的居住环境,让都山人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都山还因此获得了“中国十佳小康村”的称号。

  如果说,过去的数十年是都山人不断提升生活水平,从农民变成市民的过程,那么,随着社会的进步、视野的开阔,他们对幸福的理解也在发生着变化,农民的身份又开始得到重视,代表着健康、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又在都山的土地上兴起。2011年底,村委会副主任史旭辉有了另一个新的身份——都山现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村里生态园的建设和运营。经过两年的建设,投资2063万元的生态园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完工,核心区800多亩土地已经种上了草莓。史旭辉说:“已经有不少村民辞掉了工厂的工作,到生态园重新当起了农民。”今年60岁的村民孙伯祥,原来在村里承包了268亩鱼塘养殖鱼、蟹,每年收入超30万元,现在,他在生态园里担任水体养护工作,从自谋生路的个体户变成了为村集体服务的工作人员,从养鱼大户变成了改善水质的农技“专家”,对此,孙伯祥很看得开,他说:“保护生态环境是一种趋势,我忙活了大半辈子,晚年能为全村环境做点贡献,我觉得知足了。”

  孙伯祥的转变,体现的正是现代都山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和追求。据史旭辉介绍,今后,生态文明建设将是都山举全村之力发展的重点,中心村以南区域已规划为高效农业区域,主要发展农业生态园;都山及都山荡周边将与蒋澄墓园、福山寺等人文历史建筑一体开发,打造都山荡生态景区。生态园里的新鲜果品,村民们可以率先品尝;都山荡的优美环境,村民可以出门即赏,提起这个分量充足的“生态礼包”,大家纷纷交口称赞。在生态园中工作的柳许凤说:“今后,我们不仅住得好,更吃得好、玩得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提起都山村,印象中不再只有富,更要有美。”(文蕾 胡默/文  马超/摄)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