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市公用事业管理部门不断加快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步伐,累计投入约10亿元,新建供水管网约1500公里。
全市成功创建江苏省节水型企业(单位)51家、江苏省节水型小区26个,城区节水器具普及率已达100%。
市公用事业管理部门日前传来喜讯,经过专家严格考评,我市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命名为“全国节水型城市”,并受到通报表彰。至此,宜兴又获得了一张国字号“金名片”。
作为江南名城,宜兴称得上“因水而居、缘水而兴、以水为荣”,但坐拥丰富水资源的宜兴并没有“得水忘忧”。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城市水资源保护和节水工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市节水增产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节水实施方案。2007年,我市还专门成立了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全市计划用水、地下水资源等城市节水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节约用水不仅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更成为一种常态,一种文化。
全面而细化的法规体系,是推进节水管理工作的重要“推力”。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政策法规为依据,先后出台了《宜兴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宜兴市雨水利用管理办法》、《宜兴市节约用水奖惩制度》等,对计划用水、超计划超额加价、再生水和雨水利用、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等作了明确规定,使城市节水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让节水工作步入了规范管理的轨道。着眼于城市水资源的有效节约和可持续利用,2009年,我市还编制出台了《宜兴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2009-2020);2011年编制完成的《宜兴市雨水利用管理办法》,有力拧紧了节水管理的“龙头”。
完善的供水管网,是节水减耗的关键。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城乡优质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市公用事业管理部门不断加快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步伐,累计投入约10亿元,新建供水管网约1500公里。同时,我市还逐步推行分质用水,搭建工业用水管网,大大减少了优质水的消耗。此外,针对老城区部分管道老化、管网漏水严重等实际,我市在推进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同步启动了供水管网改造,让全市供水管“筋骨”不断“强健”,漏损率明显降低。
践行节水、保护水环境,关键在于让节水理念化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建立节约用水消费模式。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全民节水行动,组织免费更换节水龙头、在家庭中推广使用6升以下抽水马桶等,推动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普及使用。同时,利用“世界水日”等契机,组织发放节水宣传资料、举办社区节水知识竞赛等,不断增强市民节水意识。截至目前,我市城区节水器具普及率已达100%。围绕工业节水,我市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大力推进“科技节水”,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2007年以来,江苏坤风集团与清华大学等院校合作,实施了污水清浊分流自控系统等环保节能工程,加上建设雨水收集装置自行收集雨水,基本满足了公司用水需求;协联热电的工业废水经处理后,一部分进入清源污水处理厂,另外每天有约1000吨回收用于公司绿化、锅炉冲刷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节水行列。至去年,全市已创建江苏省节水型企业(单位)51家、江苏省节水型小区26个。
(李震)
宜兴节水工作国内领先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市公用事业管理部门日前传来喜讯,经过专家严格考评,我市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命名为“全国节水型城市”,并受到通报表彰。至此,宜兴又获得了一张国字号“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