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引”、“管”、“补”三招激活村级经济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在昔日废弃的窑场上,一家现代化的铸造企业正拔地而起;通过回购拍租僵尸地,一批闲置的工业用地再度激活,实现二次利用,吸引近20家企业竞相入驻…去年,宜兴市张渚镇五洞村应税销售近10亿元,村级收入近200万元,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蓄了发展后劲。 五洞村是宜兴村级集体经济...

在昔日废弃的窑场上,一家现代化的铸造企业正拔地而起;通过回购拍租“僵尸地”,一批闲置的工业用地再度“激活”,实现二次利用,吸引近20家企业竞相入驻……去年,宜兴市张渚镇五洞村应税销售近10亿元,村级收入近200万元,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蓄了发展后劲。

五洞村是宜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潮中的一朵跳跃的浪花。“大河有水小河满”,村强和民富息息相关。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了,农民群众就会跟着得实惠。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宜兴做好了三篇文章。

宜兴积极发挥“引”的作用,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有条件的村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区位优势好的村,通过购买商业地产用于出租,增加村级稳定性收入;农业资源禀赋好的村,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户、经营主体、村级三方得益的多赢局面,逐步鼓起村级“钱袋子”。官林镇官林村投资800多万元,兴建农贸市场并进行出租,收取稳定的租金;丁蜀镇紫砂村投资建设新市民公寓,运行以来公寓楼的房屋供不应求,每月房租收入就达18万元;新街街道谢桥村发展“飞地”经济,对工业地产及房地产进行跨地区投资,获得了较高的租赁收入……去年,宜兴市村集体可分配收入达到6.48亿元,村均 300万元。

村级经济强了,看好农村集体“钱袋子”,管理好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宜兴创新“管”的方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经济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全省首个云平台--“智慧农村网”正式上线运行,农村集体“三资”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成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省“四有一责”示范市。高标准建设228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医疗、体育等服务。

宜兴还不断加大“补”的力度,对经济薄弱村加强扶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大力开展“百企联百村”和部门结对挂钩活动,市财政出资2571.8万元用于扶持全市73个薄弱村发展,从根源上帮助薄弱村脱贫摘帽。目前,薄弱村年度可分配收入均超过100万元。

随着村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去年,宜兴60个村达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无锡市幸福村”覆盖面达52%,张渚镇善卷村、湖氵父 镇张阳村被评为“江苏最美乡村”,张阳村还入围了“全国美丽乡村”试点名单。(何振兴杜晶)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