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全国首个企业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全国首家“千人计划”股权基金、全省首家“千人计划”环保产业研究院等相继“落户”我市。
截至去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30.15万人,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9人、省“双创计划”人才20人、无锡市“530计划”人才92人。
去年,谢乾、陈同、余建军和吴智仁等4人先后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个团队首次入选江苏省、无锡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12人入选省“双创计划”和省科技企业家。
目前,全国首个企业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全国首家“千人计划”股权基金、全省首家“千人计划”环保产业研究院等相继“落户”我市。
6月4日,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祝京旭与江苏瑞盛水处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祝京旭环保技术中国(宜兴)研究院”正式挂牌,这是我省首家企业外国院士研究院,将极大地推动全市乃至全省环保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市通过招才引智,不断充实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工业园区(集中区)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创新搭建载体,积极举办专家联谊会、高峰论坛等活动,先后组团赴美、德、英等地,为国际高层次人才“走进”宜兴构建“绿色通道”。并且,以“企业家高校行”、“科技镇长团”等活动为载体,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交流合作的平台,全市95%以上的规模企业与150多家高校院所实现了“联姻”。同时,我市还通过强化企业主体、突出重大项目、发挥人脉优势、创新合作模式等,进一步拓展引才渠道,不断抢占人才工作制高点。截至2012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30.15万人,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9人、省“双创计划”人才20人、无锡市“530计划”人才92人。
稳定的人才队伍,是企业成长、园区发展的长远之计。近年来,我市将更多的“投资”置于留才育才上,在全面发放“高层次人才服务卡”、为高层次人才工作和生活提供集成化服务的同时,各园区纷纷组织成立人才活动中心、博士沙龙等,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并在项目申请、政策落实等方面设立“绿色通道”。此外,我市还启动“3530”知名人才培育计划、人才能力提升工程等,组织企业家开展专题研修班、安排高层次人才出国培训。2012年,谢乾、陈同、余建军和吴智仁等4人先后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个团队首次入选江苏省、无锡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12人入选省“双创计划”和省科技企业家。
用好用活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核心环节和永恒主题。这些年来,我市通过推动高层次人才与园区、企业深度“对接”,加速形成人才创新创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融合、互动共生的良好局面。
2007年12月,我市引进的海归创业领军人才沈立博士,在开发区创立森莱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6年来,该公司先后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8家,领衔建设的宜兴光电产业园已初具“雏形”,生动演绎了“引进一个领军人才、打造一个科技企业、催生一个新兴产业”的跨越发展“大片”。位于高塍镇的江苏艾特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智力入股”形式,引进了吴智仁和陈同等两名高科技人才,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区的江苏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赵玉芬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依托园区平台,各类高层次人才不断汇聚宜兴,并形成了“滚雪球”效应。目前,全国首个企业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全国首家“千人计划”股权基金、全省首家“千人计划”环保产业研究院、全省首家“科技镇长团工作站”等相继“落户”宜兴,为园区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郑钊)
去年,谢乾、陈同、余建军和吴智仁等4人先后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个团队首次入选江苏省、无锡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12人入选省“双创计划”和省科技企业家。
目前,全国首个企业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全国首家“千人计划”股权基金、全省首家“千人计划”环保产业研究院等相继“落户”我市。
6月4日,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祝京旭与江苏瑞盛水处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祝京旭环保技术中国(宜兴)研究院”正式挂牌,这是我省首家企业外国院士研究院,将极大地推动全市乃至全省环保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市通过招才引智,不断充实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工业园区(集中区)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创新搭建载体,积极举办专家联谊会、高峰论坛等活动,先后组团赴美、德、英等地,为国际高层次人才“走进”宜兴构建“绿色通道”。并且,以“企业家高校行”、“科技镇长团”等活动为载体,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交流合作的平台,全市95%以上的规模企业与150多家高校院所实现了“联姻”。同时,我市还通过强化企业主体、突出重大项目、发挥人脉优势、创新合作模式等,进一步拓展引才渠道,不断抢占人才工作制高点。截至2012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30.15万人,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9人、省“双创计划”人才20人、无锡市“530计划”人才92人。
稳定的人才队伍,是企业成长、园区发展的长远之计。近年来,我市将更多的“投资”置于留才育才上,在全面发放“高层次人才服务卡”、为高层次人才工作和生活提供集成化服务的同时,各园区纷纷组织成立人才活动中心、博士沙龙等,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并在项目申请、政策落实等方面设立“绿色通道”。此外,我市还启动“3530”知名人才培育计划、人才能力提升工程等,组织企业家开展专题研修班、安排高层次人才出国培训。2012年,谢乾、陈同、余建军和吴智仁等4人先后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个团队首次入选江苏省、无锡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12人入选省“双创计划”和省科技企业家。
用好用活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核心环节和永恒主题。这些年来,我市通过推动高层次人才与园区、企业深度“对接”,加速形成人才创新创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融合、互动共生的良好局面。
2007年12月,我市引进的海归创业领军人才沈立博士,在开发区创立森莱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6年来,该公司先后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8家,领衔建设的宜兴光电产业园已初具“雏形”,生动演绎了“引进一个领军人才、打造一个科技企业、催生一个新兴产业”的跨越发展“大片”。位于高塍镇的江苏艾特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智力入股”形式,引进了吴智仁和陈同等两名高科技人才,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区的江苏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赵玉芬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依托园区平台,各类高层次人才不断汇聚宜兴,并形成了“滚雪球”效应。目前,全国首个企业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全国首家“千人计划”股权基金、全省首家“千人计划”环保产业研究院、全省首家“科技镇长团工作站”等相继“落户”宜兴,为园区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郑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