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潘说,他的水果不仅在徐舍、宜城卖得很好,还经常有无锡、上海、南京等地的顾客慕名前来采购。“我会坚守‘绿色’这个底线,守好‘潘东果业’这块招牌。”老潘郑重其事地说。
7月11日 晴
徐舍镇潘东果业园
“潘总,我下个礼拜再来,我们老板可只认你们的水果……”上午9点,记者来到位于徐舍镇潘东村的潘东果业园时,两名果园工人正在往一辆黑色轿车里装运水蜜桃和葡萄,客人则笑着跟果园老板潘伯明道别。这已经是老潘当天第六笔生意了,水蜜桃和葡萄已经卖了近200箱。“我们的水果都是无公害的,我从来不打电话求人来买水果,但很多人都慕名前来采购,销路基本不用愁。”老潘得意地介绍着自己的“宝贝”。
老潘黑黑瘦瘦,看着不像个老板。2007年,他看到国家鼓励投资农业,在上海做工程的他毅然返乡创业,在潘东村靠近104国道的地方承包了10亩地,试着种起了葡萄。老潘说,其实他在上海做工程赚的钱比建果园多得多,而且也不用这么辛苦,可他还是回来了。因为在他心中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建一座生态园,让大家吃上健康的水果。可怎样才能让自己种的水果脱颖而出呢?老潘在质量上下功夫,保证卖出去的水果真正无公害。他把握果树的生长特点,在农药使用上严格把关;每天检查是否有病虫害,并提前做好防治工作;经常给自己“充电”,学习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相关知识。“别人下雨是往屋里跑,我们第一反应是往外面跑,因为心里头总是惦记着这些果子,生怕出什么差错。”老潘无奈地耸耸肩说道。第二年,老潘试种的10亩葡萄就获得了成功,给他带来了4万余元的纯收入。2009年,老潘又和镇江农科院合作,依托新技术,引进水蜜桃、油桃、梨子等好几个水果新品种,并一口气承包了120亩土地,雇了十几名工人,还注册成立了潘东果业园。今年,他的水果还通过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谈话间,老潘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要来买水果的电话。老潘说,他的水果不仅在徐舍、宜城卖得很好,还经常有无锡、上海、南京等地的顾客慕名前来采购。“我会坚守‘绿色’这个底线,守好‘潘东果业’这块招牌。”老潘郑重其事地说。(周瑜)
徐舍镇潘东果业园
“潘总,我下个礼拜再来,我们老板可只认你们的水果……”上午9点,记者来到位于徐舍镇潘东村的潘东果业园时,两名果园工人正在往一辆黑色轿车里装运水蜜桃和葡萄,客人则笑着跟果园老板潘伯明道别。这已经是老潘当天第六笔生意了,水蜜桃和葡萄已经卖了近200箱。“我们的水果都是无公害的,我从来不打电话求人来买水果,但很多人都慕名前来采购,销路基本不用愁。”老潘得意地介绍着自己的“宝贝”。
老潘黑黑瘦瘦,看着不像个老板。2007年,他看到国家鼓励投资农业,在上海做工程的他毅然返乡创业,在潘东村靠近104国道的地方承包了10亩地,试着种起了葡萄。老潘说,其实他在上海做工程赚的钱比建果园多得多,而且也不用这么辛苦,可他还是回来了。因为在他心中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建一座生态园,让大家吃上健康的水果。可怎样才能让自己种的水果脱颖而出呢?老潘在质量上下功夫,保证卖出去的水果真正无公害。他把握果树的生长特点,在农药使用上严格把关;每天检查是否有病虫害,并提前做好防治工作;经常给自己“充电”,学习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相关知识。“别人下雨是往屋里跑,我们第一反应是往外面跑,因为心里头总是惦记着这些果子,生怕出什么差错。”老潘无奈地耸耸肩说道。第二年,老潘试种的10亩葡萄就获得了成功,给他带来了4万余元的纯收入。2009年,老潘又和镇江农科院合作,依托新技术,引进水蜜桃、油桃、梨子等好几个水果新品种,并一口气承包了120亩土地,雇了十几名工人,还注册成立了潘东果业园。今年,他的水果还通过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谈话间,老潘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要来买水果的电话。老潘说,他的水果不仅在徐舍、宜城卖得很好,还经常有无锡、上海、南京等地的顾客慕名前来采购。“我会坚守‘绿色’这个底线,守好‘潘东果业’这块招牌。”老潘郑重其事地说。(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