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7日,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武汉客厅•中国文化博览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博览会以提升湖北省核心文化竞争力、活跃文化艺术品市场、促进整体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为主旨。作为湖北省内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项目,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菩提》 《古砖经…
2014年11月7日,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武汉客厅•中国文化博览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博览会以提升湖北省核心文化竞争力、活跃文化艺术品市场、促进整体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为主旨。作为湖北省内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项目,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菩提》
《古砖经眼录-出片》
著名藏家向湖北省博物馆进行公益性捐赠是主办方举行的系列文化主题活动之一,捐赠仪式于11月10日14时30分举行。捐赠作品包括范泉明、瞿军强、沈建康、吴勇、范国歆、陈祖勇、陈珍华等共45位紫砂工艺师的部分紫砂工艺品;钟声先生的大漆修复宋元陶瓷作品8件。
《荷口观音瓶》
宜兴陶瓷是中国传统的特色文化产业,承载着远古的文明和现代的荣耀。宜兴紫砂——作为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以紫砂专区的形式集中大规模亮相本届博览会。博览会特邀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倪顺生及其倪氏传人倪建军、倪建芸参与紫砂专区及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1月7日 ——11日,20位紫砂工艺师和来自陶都宜兴的500件(套)紫砂作品,将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向湖北各界展示宜兴紫砂的厚重文脉和技艺水平。根据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要求,在本届博览会紫砂专区参展的紫砂工艺品中,甄选出50件代表性作品公益性捐赠入馆。入馆藏品将用于湖北省博物馆的陈列及展出,既丰富了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又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的推广和传承。
《虎头瓶》
《六方雪华壶》
钟声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当代漆艺艺术家,从历史文化艺术角度结合当代人的审美,将生漆材料研究运用在瓷器修复保护中,通过特殊工艺进行缺损修补,不仅使旧的、残破的陶瓷器物重现原状,而且利用大漆、泥金、泥银等技术,使古老的残片重焕生机,赋予了当代艺术元素,让沉寂之物迸发新的生命和艺术品色彩。
《飘逸》
钟声漆艺工作室向湖北省博物馆捐赠的八件作品是近年钟声先生创作的一批精品力作,具有很高文化、艺术价值。
民间庋藏献省博 古砖钧瓷聚楚乡
《圆鼎壶-被首都博物馆长久收藏》
著名藏家向湖北省博物馆进行公益性捐赠是主办方举行的系列文化主题活动之一,捐赠仪式于11月7日下午15:00举行。捐赠作品包括黎旭先生收藏的古砖105件和河南省钧瓷文化研究会收藏的红色官钧瓷5件。
《石泉壶》
《宋代建盏》 直径10.5cm 高4.6cm
黎旭先生长期从事古代文字和画像砖等金石文化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许多成绩,是一位态度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位拥有着一颗奉献社会赤诚之心的收藏家。这次捐献给湖北省博物馆的古砖总数为105件,年度跨代从东汉至民国,来自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川渝、河南和江苏等地区,以文字、画像及纹饰为主,其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建筑、殡葬习俗及文字传承的历史。这是一批跨度大、范围广、内容多、品相好的文物精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湖北省博物馆将举办专门展览,展示这批藏品的精美古砖,让更多的古砖爱好者一览风采。
《松竹梅》
《宋代吉州窑盏》 直径11.3cm 高5.8cm
著名收藏家、河南省钧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司振选先生代表河南省钧瓷文化研究会向湖北省博物馆捐赠5件红色官钧瓷。红色官钧瓷为建国后六、七十年代具有特定红色时期符号、代表当时瓷器烧造最高水平的官方出品的系列产品。司先生多年致力于钧瓷艺术的研究和收藏,对当代红色官钧瓷具有深入的研究。红色官钧瓷曾在国家博物馆成功进行了展览,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机构都有专题收藏。捐赠品中虎头瓶和荷口观音瓶于2013年8月入选2013年全国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再次认证了红色钧官窑瓷器在中国千年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此次藏品入藏湖北省博物馆,将使其独特价值和美学意蕴得到更多的认知和肯定。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