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11时许,气温在零下4摄氏度左右,一阵阵冷风吹得人们束手束脚。
在宜兴张渚山区,茗岭村茶场自然村村民卢福生家刚做好午饭,门旁邻居吃得早,已经端着碗过来串门了。最近一段时间,村里人闲聊总离不开“水”这个话题。
“自从8月吃上自来水,我们这一片山村的居民再不需要为吃水而犯愁了。”卢福生说,就在几个月前,村民还经常因为缺水,到处去找水然后挑回来吃。
怎么山里面还要挑水吃?卢福生告诉记者,村子所处的地势比较高,自来水一直没有通,吃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原来,苏南地区最高的山即是宜兴茗岭山,其主峰黄塔顶海拔600多米。黄塔顶就在卢福生家的附近,整个茗岭村处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一直以来住在这里的居民想尽办法解决吃水问题。
“以前用水量少,山涧水供应一般没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用水量逐年增加以及降水减少等原因,通过自建管道供应的山涧水便经常出问题,不太稳定也不太安全。”村民卢国平说,去年天气干旱降水少,就没水吃了。自建的管道硬件跟不上,隔三岔五会坏一次,要修上一两天才能修好,期间,只能到附近邻居家里挑水吃。
去年4月,因为吃水难的问题,茗岭村的一位村民曾直接给当地市长信箱写了信,详细叙述了偏远山区吃水的麻烦,希望政府早日解决。一天后,村民得到答复。原来,政府部门当时已经注意到山区的吃水问题而启动了偏远山区居民安全饮水工程,并确定了适合山区供水的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供水方案。
据了解,“十一五”以来,宜兴先后投入近20亿元,用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和供水主支管网建设,新建供水主管网超2400公里,完成20万户供水入户支管网改造,百万市民喝上了安全饮用水。“当前,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偏远山区居民的吃水难问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地公用事业部门相关人士说。
“解决吃水问题,最头疼的是周边缺少水源地,因此‘找水’成了关键。”茗岭村党总支书记徐平说。经过实地勘察,为彻底解决山区居民用水问题,镇政府和公用事业部门在当地东岭水库作为原有水源地的基础上,为避免农用灌溉等原因造成用水不足,在直接供水管线覆盖范围内,海拔在100米以下一次增压供水可达的地区,通过增建泵站,从太华镇龙珠水库引水集中供水作为茗岭区域12000户居民的新水源。
“经过几个月的管网建设,今年8月份村里860多户已经吃上了龙珠水库的水。”徐平说。目前,张渚镇茗岭村、龙池村、省庄村通过集中供水,目前已有约3000户居民用上了和城区居民一样的自来水,其余800多户居民也将在年内吃上自来水。
不过,岭下自然村等居住在海拔100米以上的居民吃水问题还未解决。“地势落差比较大,管道铺设难度比较大,往山上输水水压高,水管也容易破裂。”徐平说,这部分无法使用一次增压供水的地区,计划采取分散供水的方式,打深井取水通过专用净化设施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后,再经新建的供水管网流入百姓家中。
“为了将老百姓的吃水问题解决好,镇里特地请了江苏省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过来负责打井,打井前需要反复勘察确定水源、水质,一口深水井需要花费30多万元。”徐平告诉记者,目前镇里已经为茗岭村打好了三口深水井,公用事业部门正在着手铺设管网。目前张渚、太华周边山区这部分吃水难的居民约有3000多户,他们最迟将于明年上半年吃上安全的自来水。(史春杨)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