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老杜,坤强也,心系平民,有草根情结。评大事、小事、尴难事,“老杜说事”栏目今日推出,敬请关注。 今日“老杜说事”开栏,本要说另一件事的,但手捧4月14日的《宜兴日报》,见3版刊有《母女俩竟逼司机倒回前一站》一文,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么,就先说说这件事吧。 事情很简单:一位姑娘在市区乘坐6路公交车,因坐过了站,便要求司机倒回前一站,并打电话给母亲搬“救兵”。母亲赶来,与女儿齐上阵,不顾车上乘客的反对,硬是逼司机将公交车倒回到了前一站。这事闹得连网上都传开了,影响很不好。透过这件事,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发问
老杜,坤强也,心系平民,有草根情结。评大事、小事、尴难事,“老杜说事”栏目今日推出,敬请关注。
今日“老杜说事”开栏,本要说另一件事的,但手捧4月14日的《宜兴日报》,见3版刊有《母女俩竟逼司机倒回前一站》一文,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么,就先说说这件事吧。
事情很简单:一位姑娘在市区乘坐6路公交车,因坐过了站,便要求司机倒回前一站,并打电话给母亲搬“救兵”。母亲赶来,与女儿齐上阵,不顾车上乘客的反对,硬是逼司机将公交车倒回到了前一站。这事闹得连网上都传开了,影响很不好。透过这件事,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发问:当孩子惹事后,家长究竟应该“火上浇油”还是做一位通情达理的“灭火员”?答案应该是后者。
就事论事,那位姑娘坐过了站,要求司机倒回去,作为母亲在接听到女儿的电话时,就应该扮演“灭火员”的角色,给正在火头上的女儿“灭灭火”,叫她赶紧下车,别这么无理取闹。再退一步说,就算错完全在司机,也应顾及其他乘客,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下车多走几步路,权当锻炼身体。如此,做母亲的就很“OK”了,就把这件事一下子化解了。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在某些方面孩子不懂事,家长可不能跟着不懂事,而是得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如果说这位姑娘年轻任性,遇事还不够理智,那么做母亲的应明事知理,不与女儿一起瞎闹。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像这位母亲这样的家长并不少。如孩子间打架了,有的家长不是教育孩子不能打架,而是对自己的孩子说:“别人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吃了“亏”,有的家长不是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而是想方设法帮孩子“赢”回来。仔细想想,这样做有意义吗?对孩子以后做人做事有好处吗?(杜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