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宜兴最早的地方志是周处所著的《风土记》,目前可查的还有明万历年间编纂的宜兴县志。《宜兴通史》将记载始于宜兴骆驼墩遗址所处的新石器时代,截至民国时期。从内容安排看,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史前、先秦直至近代,根据地方史料的实际情况,采用纪事本末体编纂成书,通过对宜...
淘壶人讯新年伊始,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宜兴历史上首部通史正在加紧编纂中,该书的统筹和编纂、出版工作由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夏维中教授负责,他本人就是宜兴人。
据参与该书编纂的宜兴档案局副局长宗伟方透露,《宜兴通史》编纂始于去年4月,目前编纂工作进展顺利。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期隶属于吴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改荆邑为阳羡县。随着历史的嬗变,宜兴行政区划屡屡调整,新中国成立后曾分属镇江、常州,1983年3月起隶属无锡市,1988年1月撤县设市(县级市)。长期以来,宜兴没有形成一部贯穿古今、记述较为翔实的通史,这与宜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是不相符的。
宜兴最早的地方志是周处所著的《风土记》,目前可查的还有明万历年间编纂的宜兴县志。《宜兴通史》将记载始于宜兴骆驼墩遗址所处的新石器时代,截至民国时期。从内容安排看,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史前、先秦直至近代,根据地方史料的实际情况,采用纪事本末体编纂成书,通过对宜兴各个时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阐述,使人们对宜兴历史上的典型事件有详细的了解。(何小兵)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