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宜兴各大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忙着站好最后一班岗,好安心回家过年。与工人一样忙碌的是每个工地生活摊点疏导点内的摊主们,熟食、百货、快餐满足工人们的各种需要。近日,记者从城管部门获悉,经过一年多的疏导探索,宜兴很好地解决了“民工马路食堂”的老大难问题。
“民工马路食堂”也曾是宜兴城市管理部门的一道难题。每到午饭时间,一些建筑工地附近,便会出现一个个餐饮摊,顾客全是建筑工地上的工人。这些摊点影响交通秩序,而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宜兴城管部门工作人员说,以往工地开饭时间,建筑工地出入口都被各种摊点占据,小吃、盒饭很受工人欢迎。但饭后周围的空地上,到处是抛弃的一次性泡沫盒、一次性筷子和残羹剩饭等。执法部门也曾反复进行整顿,不过收效甚微,有时二十多位城管队员出动,打算取缔这些摊点,不料却遭到几百名工人的反对,阻力很大。
宜兴市城管部门深入工地进行调研,也有部分人大代表针对该问题提出建议,必须从疏导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建筑工人目前每月能赚上几千元,不过他们大都舍不得花钱,一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寻思着将积蓄带回家里过年。一般难以接受城市市民阶层的消费水准,不少城区周边工地附近虽有大型超市、一些餐饮店却鲜有这些民工的身影。而这些廉价的摊点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为此,从2013年底开始,宜兴市规定超过200人以上的工地必须在工地内部与工棚建设一起同步合理配置一定面积的民工生活设施区,将配套的摊点疏导点纳入工地的整体规划中,根据人数设置相应的面积,对疏导点的围挡材料、地面、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以及现场秩序等作出明确要求,未设置或不合格的不准开工。“本身工地施工方也有规范管理的需求,设置疏导点的不需要多少成本。”宜兴市城管部门工作人员说,随后建筑工地规划摊点疏导点成为一种常态。
昨天,记者走访位于当地荆邑中路和龙潭东路上的两个建筑工地,摊点疏导点都有围墙,场内地面平整结实、排水通畅,从摊主那里了解到,公用事业部门定期过来清理垃圾,所有经营的摊点按照性质分在不同区域,位置固定,防止引发矛盾。一位工人告诉记者,疏导点的东西比较实惠,一顿饭在10元钱左右,生活需求基本能解决。城管部门表示,将摊点从马路上疏导到工地内以后,对于这些无证摊点如何规范化管理,还需要多部门联合进行探索创新。(史春杨)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