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常态下的司法为民升级版 --记宜兴市司法局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市方圆帮教中心被评为全省政法创新项目,作为宜兴模式在全省、全国广泛推广。司法部副部长郝赤勇、原联合国秘书长沙祖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公丕祥均给予高度评价。2014年,宜兴市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 近年来,宜兴市司法局主动适应依法治国新常态,坚...

近年来,宜兴市司法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尽心履职、努力创新,各项职能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该局先后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五五’普法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市法律援助中心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市方圆帮教中心被评为全省政法创新项目,作为“宜兴模式”在全省、全国广泛推广。司法部副部长郝赤勇、原联合国秘书长沙祖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公丕祥均给予高度评价。2014年,宜兴市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

近年来,宜兴市司法局主动适应依法治国新常态,坚持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主线,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目标,积极打造司法为民升级版,完成了多项重点工作,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持续率先发展,为维护全市社会稳定,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获得了多项殊荣。司法部副部长郝赤勇、原联合国秘书长沙祖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公丕祥来我市视察了市矛调中心、方圆帮教中心,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社区矫正的“宜兴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市法律援助中心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市司法局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构建矛调全覆盖工作体系,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

继续巩固健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在全市广泛开展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标创建活动,促进基层单位都成为“无矛盾激化、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上访”的“三无”村居(社区)。不断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劳调对接工作室,拓宽劳动纠纷解决渠道,降低群众维权成本,提高调解工作效率;探索建立医患调解组织运行模式,积极化解医患纠纷。

扩大规模企业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推进力度,年内覆盖率争取达到60%左右。坚持强化市、镇(园区、街道)两级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使管理体制优化、人员素质能力提升、装备设施条件改善、排查调处绩效提高。完善“三办联席会议”机制,整合资源,联动联调,形成化解纠纷强大合力。今年以来,通过采取专项排查与经常性排查、重点排查与拉网式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方法,组织开展了全领域全覆盖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市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333件,调解4333件,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7%,劝阻群体性上访17起90余人次。

拓宽为民服务渠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12348”法律咨询平台,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组建宜兴市“三农法律服务团”、“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团”和“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团”,帮助基层化解各类纠纷,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帮助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优化惠民服务举措。今年以来,出台法律服务便民利民服务措施26条,解决群众各类涉法民生问题220件。

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形成法律援助与镇级调处中心无缝对接模式。开通便民“绿色通道”,推行网上预约服务,提升法律服务效率。全市现有律师事务所17个,公司律师事务部1个,执业律师151名,法律服务所28个,法律工作者147名。今年,全市法律服务工作成效明显,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担任企业(单位)法律顾问3350家,办理各类诉讼案件5440件,办理各类非诉讼案件6558件,市公证处办理各类经济、民事和涉外公证5383件,市司法鉴定所受理申请305件,出具司法鉴定书323件。

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创新帮教“宜兴”模式

建立集中教育管理模式,切实强化新入矫对象的服刑意识和守法意识。开展专项排查系列活动,全面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建立核查、审核、审批制度,利用远程监控平台,加强信息化管理,确保定位监管质量。大力拓展市方圆帮教中心功能,建立50亩种养渔农业社区服务基地,与工业基地配套运作,满足不同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需求。大力推进“百企爱心帮教”活动,全市有271家企业提供了703个预留工作岗位。市社区矫正工作协会提交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公益项目,获得中国福利彩票公益创投项目资金支持8万元。今年以来,我市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重新违法率保持在较低水准,两类人员衔接率和帮教率均达100%。

强化法制宣传实效,提升广大群众的法治化素养

丰富法治宣传教育载体,开展法制文艺演出,送戏送法进村居、进校园、进企业、进工地,今年已排演50余场次。深入开展“每月一法”活动,今年已举办“农民工学法活动周”、“3.8”妇女权益保障、“3.15”消费者权益保障、“税法宣传月” 、“全国助残日”、“科普宣传周”、“五一劳动宣传月”等20余场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全面提升社会群众法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借助陶都各大传媒、城镇电子显示屏播放法律动漫作品,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切实加强重点对象法制教育,以“陶都大讲堂”为重点,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系列讲座,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依托青少年“法制教育乐园”,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青少年暑期法制教育活动,有效提升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积极推进文化品牌项目建设,建立统一选址、设计和建设的法治文化品牌项目操作新模式,对全市申报的16个法治文化建设点进行实地查看,初步形成建设方案,努力打造我市法治文化品牌工程。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恽志培一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