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紫砂壶的各种特色器身,太让人喜欢让人爱了。黄振平详细介绍了多种紫砂壶的特色,让我们可一窥究竟。
“折肩灯盏”壶
岁月悠悠,马灯幽幽,难忘灯情。造型灵感来自马灯(马灯是上世纪,在中国普遍使用的一种照明工具。它以煤油作灯油,再配上一根灯芯,外面罩上玻璃罩子,以防止风将灯吹灭,夜行时可挂在马身上,在上世纪70年代用得最为广泛),折肩至腹,腹圆似宫灯。柔和温馨,别有一番情趣。此紫砂壶为紫砂大师王蜀云作品,取原矿紫泥,适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各系列。
“莲子”壶
莲子壶源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莲子罐”,当时莲子的造型是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附盖者盖面略鼓,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随着莲子越来越受大众喜爱,便被工艺师随意“打扮”,就有了现在的如意莲子、平盖莲子,以及牛盖莲子等。无论是何种造型,莲子造型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是不倒的。
乾隆春水壶
“春水堂”是清乾隆时期制作紫砂壶的著名堂号。“春水堂”制壶做工上乘,炼泥非常讲究,坚密坚实,光泽也非常优雅,刻款率直典雅,代表了那个时期高水平的制壶水准,承传统壶形,扁圆钮压盖,平盖无颈,流从壶身自然呈出,腹挺直,把环而内方,砂壶取原矿紫泥,自带光泽,久用更甚,适合把玩品茗。适合普洱、乌龙系列。
橄榄壶
橄榄古瓷瓶来自于橄榄形,橄榄壶来源橄榄古瓷瓶,此故名。此壶身为橄榄状,圈把垂耳,以圆形壶身缩小成口,形制古朴大方,砂泥取朱色,经久使用,端庄雅致。宜泡红茶、普洱等茶系。
“孟臣”壶
制作的壶胎壁薄、工艺细腻、体态轻巧、造型古朴、口盖严密且浑然一体,壶底有“惠孟臣制”楷书题款,很适合功夫茶的“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此壶显现出优雅的线条之美,砂壶取紫泥,经久使用,尽显古韵。适合普洱、乌龙等茶系。
相传系明代江苏宜兴紫砂陶壶名匠惠孟臣首创,他以制作小壶蜚声中外,他所
“匏瓜”壶
清朝官制,部分官员的家眷是不能带在身边的,因而陈曼生夫妻不能长相厮守。陈曼生遂以壶寄情,以解相思,无奈终不能创一中意之壶。一日偶读曹植“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只独勤”句得匏瓜,细究之,匏瓜又称瓢葫芦,乃葫芦之变种,更有趣者,古用作男子无妻独处的象征,曼生不禁哑然失笑,名曰:匏瓜壶。
此壶壶钮均以自然瓜形演变而来,充满生机,简洁古朴,曼生以壶寄情,有吉祥美满之意。砂壶取原矿紫泥,适泡铁观音、岩茶等茶系。
龙凤壶
来源于一个美好的寓意。壶把呈牵手状态,双手相牵,温暖流淌。壶体为圆球形,造型独特,寓意深远。砂壶取原矿紫泥,经久使用,尽显古韵。适合各类茶。
文旦壶
文旦壶创于明末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文旦”文字释义为:“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文旦小品取朱泥制,通体绯红,颜色亮丽,壶体舒展挺拔,曲线优美流畅,嘴、把隽秀又刚劲有力。
雅桃壶
桃始终被作为福寿吉祥的象征。雅桃雅情,茶事清心。此壶细腻精致,用桃做钮,充满自然情趣和人文气息。砂壶取原矿紫泥,较适合泡岩茶。
葫芦壶
传说紫砂玩家陈曼生信手涂描,岂料一绘成真,壶钮上之小环,更是点睛之笔,遂命名葫芦壶,取“福禄”双全之意。可谓情通古今,情趣盎然,壶似葫芦,情寄相思。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