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山脚下有个“种子库”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  本报讯(记者吕 燕) 说到“种子库”,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挪威的“世界末日种子库”。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我市的铜官山脚下,也有一座生长着的“种子库”——江苏九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宜兴植物种源基地。经过几年建设,这里已经有2185种植物“落户”,成为苏南地区最大的植物种源库。  在新街街道铜山村,沿着村里的主干道一路向东,路的尽头就是九久环境公司的植物种源基地。在这面积近5000亩的丘陵地带,风景秀丽、绿植芬芳,其间还分布着河流。“最初的想法比较简单,没有往建种源基地的方面想!”基地负责人吕
  本报讯(记者吕 燕) 说到“种子库”,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挪威的“世界末日种子库”。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我市的铜官山脚下,也有一座生长着的“种子库”——江苏九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宜兴植物种源基地。经过几年建设,这里已经有2185种植物“落户”,成为苏南地区最大的植物种源库。

  在新街街道铜山村,沿着村里的主干道一路向东,路的尽头就是九久环境公司的植物种源基地。在这面积近5000亩的丘陵地带,风景秀丽、绿植芬芳,其间还分布着河流。“最初的想法比较简单,没有往建种源基地的方面想!”基地负责人吕国平说,2007年,公司选中了铜山村的这片土地,最初的目的是建一个大型彩叶苗木基地。在从事园林建设的同时,该公司还承接生态修复项目。这些年,受环境等因素影响,部分太湖地区原生物种分布面积减少有的甚至消亡,生态修复缺乏物种原料。何不建一个种源基地,通过种子资源的收集保育和繁殖应用,实现苗木和生态修复原料的培育?吕国平这样想。2009年,经过多方研究,建立一个太湖流域及天目山系种子资源库的设想开始付诸行动。

  建设植物种源基地,需要大量的物种,光靠简单的购买引进远远不能解决问题。为此,基地多次派专业人员外出收集植物标本,几乎寻遍了祖国的大山湖泊,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个人在外找植物原种。对于那些采集来的标本,公司研究人员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既要根据不同环境进行植物功能筛选,还要研究物种的生物特性和环境贡献、筛选净化效率以及实验物种相互作用等,来确定是否“入库”。即便是选定的物种,也要经历种源收集、种子干化和沙藏、催芽和发芽试验、播种、扦插繁殖、植物组培等多个环节,才能正式“落户”基地。目前,基地的植物已有2185种,隶属127科458个属。除了常规性绿化、药用等植物,基地还把生态修复品种按照地表径流截污、重金属吸附、水质改善、耐盐碱等多个系列进行筛选分类,对具有典型功能性的植物进行筛选,目前已经扩繁了30余种。由于植物种类繁多,不可能每种都大面积种植,于是,基地内辟出了一块试验田,划分成数百个小格,以种植从外地引回来的不同植物。同时,基地所有的植物品种,也都能在基地的实验室里找到“备份”的种子。

  为建设这个种源基地,江苏九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投入资金近1亿元。通过扩繁厚叶石斑木、彩叶杞柳、樟叶槭、柞木等植物,因其具有良好的生态修复作用或景观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公司承接的太湖新城南大港项目、贡湖湾生态修复区水环境项目、安利农场景观河道项目等获得成功,都离不开基地的物种资源。该种源基地还较好地保护和发展了本地的物种,如对乌饭树种的人工培育,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乌饭树种子的发芽率达到了50%左右。未来,该基地还将继续完善物种体系,并将加强生物技术在种子保存和育种繁殖中的应用。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