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壶人南京4月28日电 (记者 洪晓红 孙权)江苏宜兴“阳羡茶”品牌推广新闻发布会28日举行。会上,宜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青峰表示,为推广宜兴“阳羡茶”品牌,该市将积极引导目前的17家“阳羡茶”品牌加盟企业成长,使之成为宜兴茶叶界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为宜兴全市茶叶企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在企业自主申请的前提下,积极吸纳有规模.有实力、按照标准生产的,符合“阳羡茶”生产要求的其它企业加入宜兴“阳羡茶”公共品牌,不断壮大“阳羡茶”产业集群。
宜兴古称“阳羡”,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太湖西岸,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和最佳人居城市之一。宜兴有两千多年的建县史,文脉厚重,资源丰富,素有“陶的古都、茶的绿洲、洞的世界、竹的海洋”之美称。宜兴盛产茶叶,是我国最早的古茶区之一,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最著名的名茶产区之一,所产阳羡茶形质俱佳,香飘神州,饮誉海内外。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宜兴茶叶生产得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名茶之乡”。
记者了解到,宜兴位于北纬30°优质茶生产的黄金分割线上,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温适中,温、光资源丰富,配置合理,无霜期长。阳羡茶产区位于宜兴南部山区,东南为浙江天目山余脉,西南为安徽黄山支脉,两山相接成圆屏,群山映翠,绿带萦绕,林木繁茂,云雾飘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区内丘陵山地起伏、海拔大都在40-400米之间,山界地形雨量较多,形成了特殊的小区气候,故阳羡茶以“香、醇、清、雅、和”的卓越品质和独特风格得到饮茶人士的大力推崇。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非常讲究饮茶,须“茶美、水美、壶美”。水者茶之体,源头位于金沙寺以北张公洞附近的金沙泉,曾随唐贡茶一道进贡,泉水清澈晶亮,泡茶甘甜醇香,沁人肺腑。器为茶之父,宜兴紫砂闻名于天下,用于泡茶有不走味、不变色、不易馊的奇特功能,茶与壶形影不离,相生相伴。阳羡茶、金沙泉、紫砂壶,被誉为“江南饮茶三绝”,正如清代文学家李渔所云:“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在全国,产茶之地很多,而好茶、好水、好壶共处一地,唯其宜兴。
据了解,传承历史,开拓发展,茶业目前已成为宜兴的主导产业,是宜兴现代农业的亮点,宜兴现有茶园面积7.5万亩,年产干茶达6100多吨,总产值3亿元左右,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优质茶比例、茶叶出口量均居江苏省之首。
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茶业发展,围绕“发扬光大优势,做强茶叶品牌,实现产业升级,增加茶农收入”的目标,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宜兴设立了老茶树改造专项补贴,推进无性系良种茶园改造,2005-2007年连续三年以每亩补贴500元的标准每年改造l万亩,2014年又在又好又快政策里切出专项资金,对连片改造20亩以上的茶园每亩补贴500元。目前,宜兴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50%以上,远远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通过良种茶园改造,茶叶开采时间提前了8-10天,产量提高了25-30%,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在改良茶叶品种的同时,还推广配套的良种栽培技术,使宜兴茶叶生产更加科学化与生态化。
在茶叶产品的结构配置上,宜兴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名优茶生产,2014年全市名优茶产量760余吨,产值近2.3亿元,名优茶经济已成为全市茶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同时,在“红茶热”席卷全国的大潮下及宜兴市特有的紫砂文化背景下,不断推进红茶生产,目前红茶产量和产值已经占据了宜兴市茶产业的半壁江山;我市还逐步发展白茶、黄茶、青茶等特色茶类,来满足部分消费者和高端市场的需要,促进茶叶产品的资源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吴青峰表示,下一阶段,宜兴市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宜兴“阳羡茶”品牌。在注重茶园基础改善、加工技术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的同时,把质量管理从单一成品管理引导到过程管理上来。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全面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鼓励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着力塑造宜兴茶叶品质优良、安全放心的良好形象,努力为我市茶叶突破“绿色壁垒”,满足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宜兴还将重新修订颁布“阳羡茶”品牌管理办法,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一方面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规模茶企加入“阳羡茶”公共品牌,另一方面淘汰部分不作为、不能推动“阳羡茶”品牌发展的加盟企业,同时严把“阳羡茶”商标使用关,规范企业利用“阳羡茶”品牌的宣传行为,加强品牌市场管理,会同工商、质监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商标使用行为,确保“阳羡茶”商标的权威性,同时注重“阳羡茶”品牌茶叶专用系列包装开发,突出宜兴茶叶特点,塑造鲜明独特的市场形象,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完)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