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宜兴籍名人储安平的儿子储望华18日在宜兴市博物馆纪念“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向该馆捐赠了其父亲的一批遗物。储安平先生衣冠冢也于昨天在宜兴龙墅公墓落成。储安平1909年出生在江苏宜兴,为中国著名学者、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曾任《观察》杂志社长和主编、《光明日报》总编辑。储安平1928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1933年起,在南京《中央日报》任副刊编辑。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做研究工作。1938年回国至重庆,先后担任《中央日报》撰述、编辑,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政治学校研究员。1945年春,在湖南辰溪《中国本站》任
宜兴籍名人储安平的儿子储望华18日在宜兴市博物馆纪念“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向该馆捐赠了其父亲的一批遗物。储安平先生衣冠冢也于昨天在宜兴龙墅公墓落成。
储安平1909年出生在江苏宜兴,为中国著名学者、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曾任《观察》杂志社长和主编、《光明日报》总编辑。
储安平1928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1933年起,在南京《中央日报》任副刊编辑。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做研究工作。1938年回国至重庆,先后担任《中央日报》撰述、编辑,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政治学校研究员。1945年春,在湖南辰溪《中国本站》任主笔。日军占领桂林后,他在重庆创办《客观》周刊,共出版十七期。1946年春赴上海,9月1日创办《观察》半月刊,任社长和主编,兼任复旦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专员,新华书店副总经理,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1954年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出任《光明日报》总编辑。
储望华是储安平的小儿子,已在澳大利亚多年,为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此次来宜兴捐赠其父亲的遗物和照片17件,其中包括由储安平创办的《观察》杂志(1946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合订本共10册。储望华深情地说:“我是宜兴人,虽然我离开祖国30多年了,但是没有一天忘记报效祖国,宜兴博物馆即将建成开放,我是来尽我的力量敬献绵薄心意。”
(宜记)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