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东瑾紫砂艺术丨全手掇球

    《全手掇球》是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东瑾老师摹古大亨掇球所制。此壶壶身小巧圆润,壶腹位置偏上显得轻巧灵活。壶身饱满,线条弧度优美,在老紫泥光泽的映衬下富于明暗变化,使壶身更加立体。壶嘴与壶把手皆向上翘起,活泼可爱壶嘴短小精悍,与壶身自然衔接的线条柔滑自然。壶把手的耳状环形十分真实,略带俏皮,赏之令人愉悦。壶身与壶盖由壶颈部连接,壶盖呈半球形,子母线宽厚大气,壶盖中央是圆珠形壶钮,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08/13
  • “薄胎南瓜王子”——范萍

    范萍,紫砂界中青辈实力陶手。1978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小与浓郁的紫砂文化有着特别的缘分,爱壶至深;1994年开始学习制壶技艺;1998年进宜兴陶瓷博物馆得工艺美术师朱建萍精心指点,制壶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提升;1999年起与潘俊合作,专门从事紫砂造型,设计、制作,圆方花各种类型的紫砂器具都很擅长;多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现如今尤其钟爱制作“薄胎南瓜”,作品深受大家的欢迎。 2003年与潘俊合作的《林》入选第二届全国陶瓷艺术

    08/12
  • 吴东瑾紫砂艺术丨全手仿古秦权

    《全手仿古秦权》是吴东瑾老师采用原一厂老紫泥,仿秦代秤砣摹古新造之作,在传统器型上加以自己的理解重新赋予了“秦权”新意。秦权壶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为他简洁的造型、沉稳的气势所吸引。“秦权壶”壶形似钟,沉着稳重,收敛得体、流畅自然。整体观之,形制素朴厚重、古雅大方。制秦权壶者多重其不怒自威的王者风范,而吴东瑾老师所制秦权壶却“柔和”了许多,呈现出一种“稳重美”,更侧重于“秦权”所隐喻的公平正义,犹如人脚踏实地,言出必行的品行。

    08/12
  • 厉上清 | 上善若水 清者自在

    厉上清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共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先后师承果兴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鲍志强先生;济宁学院教授乌峰先生。厉上清老师对艺术的理解是很纯粹的,能在与泥共舞中充分挖掘五色土和书画艺术结合的独特韵味,在其刻刀下,每件作品都会被赋予鲜活的生命,让你隐隐能听到一种灵性的美的声音,且回荡在你的心底。这些作品的成功来源于他深厚的学习积累,又加上自己的才情、修养、阅历、感悟,由此逐渐形成了今天这样的一种见精微,尽性情的文化气息和作品风格。

    08/11
  • 陈国良紫砂艺术丨供春

    供春壶,其造型以银杏树树瘿为仿生原型,其审美可谓是通彻于美丑的两极。在今天的供春壶作品中,有很多出类拔萃的“另类”作品,如盛传的陈国良——“薄胎供春壶”有人惊叹于其重不及二两,供春壶的薄胎越做越薄,这些势必带来一些工艺技法上的变革创新,因为光靠传统工艺技法成型是无法满足这些另类的精致追求的。陈国良老师此壶表枯皱逡裂,又似黄土大地,尽是浑厚古朴之韵。陈国良老师评论此壶曰:“该壶为紫砂经典形体,古朴雅致,瓜不瓜,树不树,给人无限遐想”。

    08/11
  • 陆君紫砂艺术丨宫花茗香

    《宫花茗香壶》是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陆君老师采用原一厂老紫泥制成,此器为摹古岳母曹婉芬大师“宫花茗香壶”所作。此壶壶体圆润饱满,壶腹圆融光素,装饰玉带带线,壶肩满刻宫花纹路,在一派老味的壶身上,表现出了生机盎然的独特风韵。《宫花茗香壶》对线条的运用恰到好处,整个壶型拥有古典雅致的韵味。从钮到底线条曲折流畅,圆形壶盖,圆球壶钮,圆滑的壶嘴,以及由圆环外形的壶把,将“圆”这个符号繁复利用,产生一种奇妙的旋律感。壶把勾勒的虚

    08/10
  • 吴界明紫砂艺术丨轨月莲子

    “莲子壶”从古至今都是紫砂壶中一款非常经典的壶型,莲子家族造型各异、形态不一,正如佛家有云:“莲由心生,心生万相”。“如意莲子壶”、“平盖莲子壶”以及“牛盖莲子壶”等,无论是何种造型的“莲子壶”,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是不倒的。在众多“莲子壶”的造型中,吴界明老师的此款“莲子”确实新颖。此款“莲子壶”名曰“轨月莲子”,清秀俏丽,似闺阁女子,高颈平盖,圆珠钮似莲子耸立其上,整壶愈显高耸;三弯流胥出,轻巧娇娆;壶把如美人手臂作叉腰状,亭亭玉立之姿,十分惹

    08/07
  • 周定华紫砂艺术丨钻石提梁

    钻石坚硬而纯洁,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宝石,钻石在女人的心中代表爱情,象征着永恒的承诺和誓言。——最近的“张玉环案”宋小女很好的诠释了“承诺与誓言”。周定华老师的“钻石提梁”以现代奢侈品——钻石为元素,造型与一般的经典造型不同,依据钻石的原型来设计整个壶体的造型,把钻石的切割线条美运用到紫砂壶创作中来,自成一番趣味。该壶的壶身模仿钻石的形态,各个块面分割明显,比例协调,线条虽多却不繁琐,反而有一种精巧玲珑之感流于其中。线面

    08/06
  • 感受时代的烙印,领略紫砂收藏之美

    关于紫砂壶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早在宋朝时,紫砂壶就开始流行了,紫砂壶的出现,主要来源人们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由此,紫砂壶泡茶就流行开来,紫砂制作家也应运而生。所以这些古朴的艺术品礼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广大壶友的收藏品的对象。不同时代的作品有不同的特色壶式的时代风格是紫砂壶制作时代审美观念的物化形式,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审美特征的印记。明代紫砂壶式

    08/05
  • 储集泉紫砂艺术丨蟠桃壶

    自古以来“蟠桃”传承着重要的蕴意,那就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对生命质量的重视——乐享遐龄,寿比南山。这件“蟠桃壶”作品师法自然,以大自然为创作元素,拟桃之形态,茶壶圆润玲珑,壶嘴采势横生,且枝叶疏朗斜逸、造型精美、泥色灿烂,点、线、面过渡一气呵成,吉祥欢庆,栩栩如生,形与意结合,紫砂艺术与传统文化融汇,风格清新、气韵生动。“蟠桃壶”的壶身以硕大丰满的蟠桃为主体,壶腹有一道深邃的凹槽状纹理,使此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皆圆润饱满,惹人喜爱。

    08/05
  • 陈鸿寿与“曼生十八式”

    乾隆中后期至道光年间,在紫砂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是陈鸿寿。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篆刻家、书法家、画家、紫砂陶壶设计家。他在篆刻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作品取法秦汉,擅切刀,纵肆爽利(从他紫砂壶上的刻字可见一斑)。陈鸿寿和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赵之琛、钱松共八人都是浙江杭州人,被称为“西泠八家”。“西泠八家”及其追随者又称“浙派”。陈鸿寿以学古受知于当时的学术大家阮元,善诗文书画,与学者、书画篆刻家陈豫钟齐名,人称“二陈”,著有《种榆

    08/04
  • 何挺初紫砂艺术丨蚕桑壶

    《蚕桑壶》为省大师何挺初十余年前所製,采用原矿老段泥作胎,泥色内敛,质朴无华,历经岁月沉淀而具浓厚老味,壶容量280CC,实用、把玩、收藏皆宜。此壶为仿自然形佳作,壶体造型扁圆折腹,腹上部为蚕食桑叶,叶脉、蚕宝造型生动,逼真立体;腹下部素面无纹,朴素自然。桑叶为盖,全蚕为钮,叶卷为流,桑枝为把。整器师法自然而不拘泥于模仿,将桑、蚕无缝衔接地融入紫砂造型之中,得自然真意!此壶精彩之处就在于何挺初老师精湛的镂雕与浮雕装饰工艺。整壶的立

    08/04
  • “梅竹犹俊俏,双清示品格”——徐元明《梅竹双清》

    《梅竹双清壶》为省大师徐元(远)明早期花器,制作于甲戌年春月(1994年),壶底镌刻“叁之壹”,精工限量的佳作,藏家不可错过。“梅竹双清”是一款以梅、竹为主题的紫砂壶器。其以原一厂小红泥演绎,丰润盈光。身筒为一截树桩,树皮苍苔片片,裂痕斑斑,刻划极为细致入微。壶肩修平,圆形平盖嵌入树桩,宛若一体。壶流饰以竹段,竹节处抽一嫩枝,并贴花塑三四片竹叶,突出生命鲜活有力,竹节线阴阳凹

    08/03
  • 张静紫砂艺术丨翠鸟莲蓬

    张静,成名于上世纪80、90年代。师承许成权、朱可心。与葛陶中、施小马、江建翔、陈国良等紫砂界大咖齐名。可惜,时运不济,天不假年,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1996年)因意外身故,实为紫砂界的一大损失。《翠鸟莲蓬》是张静老师的代表作之一,此壶用墨绿泥制作,色泽青中泛蓝,仿若凌霜傲骨,与此壶表达之意巧妙吻合。整器造型以一只横卧的莲蓬作壶身,一张卷起的荷叶作壶嘴,一支荷梗带着花苞作壶把,壶底一弯藕稍和两个荸荠依托莲蓬,平稳雅致。 在“翠鸟莲蓬”的立体

    07/31
  • 顾绍培紫砂艺术丨润鼎壶

    顾绍培大师毕生致力于紫砂创作,在方器、圆器、花器方面均有造诣。圆器的制作上他追求简练的线条美感以及泥色的素雅之韵。《润泉壶》为大师癸酉春月(1993年)的作品,选用一厂老紫泥制成,经过将近三十年的自然氧化包浆,泥色深沉内敛,质感温润如玉,单是泥料就已令人为之着迷。《润泉壶》设计精巧,质感绵密厚重,玉润珠圆,将光器的美感诠释到精致。壶身造型微扁,大肚丰腴圆润,在加足底的烘托下气势磅礴坚挺,腰线线条流畅柔和,一气呵成。殊无凝滞、殊无装

    07/30
  • 吴群祥紫砂艺术丨玉带壶

    吴群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顾景舟高徒,其作品线条流畅和谐,形体比例协调恰当,气势凝重而端庄,色泽深沉而朴茂,工艺精巧而大方,每有新品问世,必为世人青睐珍藏。《玉带壶》制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壶身端正秀气、气势非凡,结构比例十分精美。此壶容量为820CC,有大品之霸气,又有小品之细腻。“玉带壶”的腰线以拟人手法,表现出女性腰肢的柔美。腰除了能体现女性的形体美,还同时具有优雅、柔和、活泼、流畅等特性,给人一种活力感。此壶腰间的曲线使壶体饱满圆润、隽永耐看,

    07/29